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成长 → 成语寓言 → 正文

计算机的历史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更新:05-27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计算机系统的网络知识第二节网络的发展历史]1、60年代:联机终端网络 2、70年代: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 3、80年代:LAN/互连网/ISDN/智能网IN ( 1) LAN :高传输速率,较短的距离(0.1~25Km),低误码率(10 -8 ~ 10 -11 ) ( 2) 互联网 :统一的网...+阅读

1642年,法国数学家B.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3年,德国数学家G.W.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英国数学家C.巴贝奇在1822年制作差分机模型时提出一个设想,每次完成一次算术运算将发展为自动完成某个特定的完整运算过程。1834年,巴贝奇设计了一种程序控制的通用分析机。这台分析机虽然已经描绘出有关程序控制方式计算机的雏型,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而未能实现。

巴贝奇的设想提出以后,一百多年期间,电磁学、电工学、电子学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在元件、器件方面接连发明了真空二极管和真空三极管。在系统技术方面,相继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视和雷达。所有这些成就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准备了技术和物质条件。与此同时,数学、物理也相应地蓬勃发展。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经历着定量化的阶段,描述各种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其中有的用经典的分析方法已很难解决。于是,数值分析受到了重视,研究出各种数值积分,数值微分,以及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把计算过程归结为巨量的基本运算,从而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数值算法基础。

社会上对先进计算工具多方面迫切的需要,是促使现代计算机诞生的根本动力。20世纪以后,各个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的计算困难堆积如山,已经阻碍了学科的继续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军事科学技术对高速计算工具的需要尤为迫切。在此期间,德国、美国、英国都在进行计算机的开拓工作,几乎同时开始了机电式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的研究。

德国K.朱赛最先采用电气元件制造计算机。他早在1941年制成的全自动继电器计算机Z-3,已具备浮点记数、二进制运算、数字存储地址的指令形式等现代计算机的特征。在美国,1940~1947年期间也相继制成了继电器计算机MARKⅠ、MARKⅡ、ModelⅠ、ModelⅤ等。不过,继电器的开关速度大约为百分之一秒,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受到很大限制。

电子计算机的开拓过程,经历了从制作部件到整机、从专用机到通用机、从“外加式程序”到“存储程序”的演变。1938年,美籍保加利亚学者J.阿塔纳索夫首先制成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部件。1943年,英国外交部通信处制成了“巨人”电子计算机。这是一种专用的密码分析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应用。1946年 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制成的大型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最初也专门用于火炮弹道计算,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计算机。这台完全采用电子线路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信息存储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比继电器计算机快1000倍。这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是,这种计算机的程序仍然是外加式的,存储容量也太小,尚未完全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再一次的重大突破是由数学家J.诺伊曼领导的设计小组完成的。1945年 3月,他们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DVAC)。随后于1946年6月,诺伊曼等人提出了更为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装置逻辑结构初探》。同年7~8月间,他们又在莫尔学院为美国和英国二十多个机构的专家讲授了专门课程《电子计算机设计的理论和技术》,推动了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194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实验室率先制成电子离散时序自动计算机(EDSAC);美国则于1950年制成了东部标准自动计算机(SFAC)等。至此,电子计算机发展的萌芽时期遂告结束,开始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时期。

手机的发展历史

手机发展史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到"活,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活特耳里,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而60多年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正如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手机是踩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泊。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象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小常识:

1. 如何判断手机是不是正品?

正品手机是指由正规厂家生产,经行业标准检验合格有信息产业部入网号,销售渠道正宗、售后服务有保障的手机。每一部正品手机都有其唯一的IEMI码,购机时,只要按"*#06#"键,手机便会显示出本机唯一的IEMI序号,如果同手机背面所贴的IEMI码和序号一样,则不是翻新机;如不出现IEMI码号对则绝对是翻新水货手机。

2. 手机液晶显示屏到底有多少各类?

现在液晶显示屏用于手机的主要有四种类型:TFD、STN、TFT、UFB。四者的色彩显示效果差不多,差别主要集中在反映时间、色彩饱和和亮度上,其中TFT总体表现最好,但耗电量及成本最高;STN就要逊色些。却有节电且成本低的优点;UFB是三星的专利的显示技术,号称有如TFT的显示效果且比TFT省电,实际显示效果比TFT稍差,综合表现不错。

3. 为什么待机时间要比宣传资料上的短?

所谓待机时间是指:在不插卡的情况下,充满电以后,24小时开机,一直到手机自动关机,这其间所用的时间。一般来说,待机时间受以下几种情况的影响:一、网络原因;二、通话情况;三、电池的使用年限。

4. 什么是和弦,16和弦和40和弦?

首先说明下和音,和音是指两个音同时发间,和弦和和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弦是在根音的基础上按三次叠加的规则在音程上进行叠加。和弦是声学理论的一个专业名词,指的是一定音程关系的一组声音。和弦只是起一个点缀曲子的作用,并不是说和弦数量越多曲子就越动听。手机铃声的好坏主要是和手机的扬声器和外壳结构有关。铃声制作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铃声的效果,优质的铃声制作才能较好地利用资源,因此如果40和弦同等条件下铃声效果一定比16和弦的要好。

5. 手机买回来以后电池的充电和保养?

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不是按年来计算的,而是按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来计算的。镍镉电池一般可以放电100-150次,铸氢电池一般可充放电200-300次,锂电池一般可充放电350-700次。电池的每次充放电间隔时间越长,电池的寿命就越长。所以,消费者在使用电池时最好是将电池的电量全部使用完再充电。

计算机发展历史

1949年,英国建造完成"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EDSAC) 1950年,"自动化"一词第一次用于汽车工业。 195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成磁心 1952年,第一台"储存程序计算器"诞生。 1952年,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系统IBM701宣布建造完成。 1952年,第一台符号语言翻译机发明成功。 1954年,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由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功. 1954年,第一台通用数据处理机IBM650诞生。 1955年,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计算机IBM705建造完成。 1956年,IBM公司推出科学704计算机。 1957年,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问世。 1959年,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研制成功。 1960年,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 1961年,程序设计语言COBOL问世。 1961年,第一台分系统计算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完成。 1963年,BASIC语言问世。

1964年,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 1965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机PDP-8。 1969年,IBM公司研制成功90列卡片机和系统--3计算机系统。 1970年,IBM系统1370计算机系列制成。 1971年,伊利诺大学设计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计算机。 1971年,第一台微处理机4004由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 1972年,微处理机基片开始大量生产销售。 1973年,第一片软磁盘由IBM公司研制成功。 1975年,ATARI--8800微电脑问世。 1977年,柯莫道尔公司宣称全组合微电脑PET--2001研制成功。 1977年,TRS--80微电脑诞生。 1977年,苹果--II型微电脑诞生。 1978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应用。 1978年,磁泡存储器第二次用于商用计算机。 1979年,夏普公司宣布制成第一台手提式微电脑。 1982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

1984年,日本计算机产业着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13_53888.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计算机自学成才的名人1,李想 1、李想的出身 李想的家庭让他在高中时代就可以玩起计算机和BBS,当他决定不上大学而选择创业的时候,家庭也支持了他,这可以算是李想成功故事的第一步台阶。 2、李想的成...

历史上第一块口香糖是怎么诞生的竟然和肥皂有关系口香糖源于美国。1836年,墨西哥的一位将军在贾森托战役中被俘。被释放后,他带着一种晒干了的人心果树胶到了美国纽约,想和冒险家一起研究以此代替橡胶。他带着树胶去见美国泽西...

飞机诞生的历史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飞机的诞生。人类自古以来就梦想着能像鸟一样在太空中飞翔。而2000多年前中国人发明的风筝,虽然不能把人带上太空,但它确实可以称为飞机的鼻祖。...

太阳系诞生的历史是形成演化 星云假说 太阳系的形成据信应该是依据星云假说,最早是在1755年由康德和1796年由拉普拉斯各自独立提出的。这个理论认为太阳系是在46亿年前在一个巨大的分子云的塌缩...

简述汽车诞生的历史过程168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的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但未能制成实物。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但是这种...

历史时期是如何计算这些都是公元纪年法的术语。 公元纪年法是以基督教义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1年,之前的时间为公元前。 一个世纪有100年,公元1年~公元100年是1世纪,公元101年~公元200年是2世...

计算机游戏的发展简史展开全部 你好!这是我为你找到的电子游戏历史 ( 作者:网易网友boy.367) 就这两天的讨论,很多问题都涉及到电子游戏历史上的一些东西,遗憾的是,基本上都和史实不符。在这里,我只想把...

软件测试的历史和发展软件测试发展史 软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的产生而产生的。早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那时软件规模都很小、复杂程度低,软件开发的过程混乱无序、相当随意,测试的含义比较狭窄,开发人员...

计算机的经典问题与回答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