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成长 → 经典故事 → 正文

燕昭王以千金买千里马骨田忌赛马的故事内容

更新:01-02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经典中秋祝福语大全千里也能共婵娟]鲜花,或雅或艳,总栽在盆里;月亮,或远或缺,总挂在天上;情谊,或远或近,总握在手中;朋友,见或不见,总记在心中!祝中秋节快乐! 别急,等我先把那半边月亮补全,就是我们团聚的时候了!月圆人团圆,在...+阅读

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某个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 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 燕昭王听了大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致的房子给郭隗住,还拜郭隗做老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这样真心实意招请人才,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国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田忌赛马 有一天,齐王要田忌和他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赛;并规定,每有一匹马来比赛;并约定,每有一匹马取胜可获千两黄金,每有一匹马落后要付千两黄金。

当时,齐王的每一等次的马比田忌同样等次的马都要强,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下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则田忌要输三次,因而要输黄金三千两。但是结果,田忌没有输,反而赢了一千两黄金。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赛马之前,田忌的谋士孙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

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因而田忌不仅没有输掉黄金三千两,还赢了黄金一千两。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14_17697.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千里马有关的故事千里马传奇 秋高气爽,草原上一年一度盛大的赛马会开幕了。 成百上千的马早早就从各个地方汇聚而来,大家雄心勃勃,因为优胜者将被选送到皇宫成为御马,而且冠军还将成为皇帝的坐骑...

千里马故事新编100字千里马故事新编 楚有伯,于道相中一良驹,带回楚都而声名大震。楚誉伯为“伯乐”,马亦带上“千里”光环,国君赐号“国蹄”。伯带马参与各种报告会,剪彩仪,品牌代言…..。因其不凡,住...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原文】君亦闻骥①乎?夫骥之齿至②矣,服③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④,尾湛胕溃⑤,漉汁⑥洒地,白汗交流,中阪⑦迁延⑧负棘而不能上。 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幕之⑨。 骥于是...

有关伯乐识得千里马的故事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

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即成语“伯乐相马”的来源。 伯乐相马解释: 伯乐能发现千里马。比喻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

马说中借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文中有提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可以根据此看出,千里马总是常有的,但它需要一个被人辨识的机会,而这个人便...

战国策中有一则购求千里马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原文: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

初一下历史快!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一、 1。材料中的"河"是指什么河? 京杭大运河。 2。上述材料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态度?你如何评价? 材料反映了作者对大运河开凿的客观意义持肯定态度,但是对隋炀帝主观上将大运河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