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成长 → 经典故事 → 正文

文学趣事用错一个词损失知多少――数字的增和减

更新:09-16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文学趣事小猴的通知]明天有外宾来动物小学参观,梅花鹿老师让班长小猴写个通知告诉同学们,让大家做好准备。 中午放学后,小猴在小黑板上写道:“明天有外宾来校参观,请同学们穿校服,带红领巾。”写完后,...+阅读

杏花春雨江南,杭州西湖游人如织。一列豪华的船队出现在湖上,缓缓向湖心驶去,原来是皇帝带着大臣和嫔妃也来游湖了。

皇帝饱览湖光山色之余,面对盈盈春水,忽然提出一个问题:“这西湖的水,如果用缸来舀,有多少缸呢?”

皇帝身边的人听了,个个面面相觑,半天答不上来。老宰相一向号称智囊,这时只是皱眉搔头;李妃平时伶牙俐齿,善于应对,这时也变成哑巴。皇帝问左边的人,左边的人惶恐地低头;皇帝问右边的人,右边的人也同样木然。

正在尴尬万分的时候,船尾一位摇橹的青年跑向船头向皇帝跪下。

宰相喝问:“你有何事奏报?”

青年说:“启奏万岁,这西湖有多少缸水,要看用来量水的缸有多大。如果用跟西湖一样大的缸来量,就是一缸;如果用比西湖小一半的缸来量,就是两缸;如果用比西湖大一倍的缸来量呢,那就只有半缸了。”

皇帝听了微微点头说:“答得好!”又瞟了一眼面前的大臣嫔妃,不胜感慨地说:“想不到满朝大臣、众多嫔妃,连一个摇橹青年都不如!”

那摇橹青年对皇帝难题的答话,不但非常机巧,而且语言准确。他说“比西湖小”,用“一半”来表示;说“比西湖大”,用“倍”来表示。可是有的人就错用这两个数词。

有一家百货商店,在鞋柜旁边挂出一块牌子,上写:

处理鞋子,削价一倍。

一个爱开玩笑的人走到鞋柜旁边,拣了一双皮鞋,试穿合脚后,拿了就走。柜内店员大叫着跑出来把那人拦住。

“你怎么没付钱就把鞋子拿走?”店员喘着气说。

那人不慌不忙指着那牌子说:“你们自己说这是‘处理鞋子’,白送的。”

“我们只说‘削价一倍’,哪里是白送呢?”

“‘削价一倍’就是白送,你难道不明白?”

“哪有这个道理?”

“好,”那人慢条斯理地说:“我来给你上一堂课。‘倍’是表示跟原来数字相同的数。你这双鞋标价200元,如果说200元的两倍,就是200元乘2等于400元,这不错吧?”

“不错。”

“200元的1倍呢,200元乘1还是等于200元,这也不错吧?”

“这个……”店员感到迷惘。

“我拿的这双鞋子标价200元,削价一倍,就是削价 200元,200元减200元等于零,岂不是可以不付钱白拿吗?”

争论之间,商店经理跑出来了。他问清情况后,明白自己店里错了,连忙道歉,并说:“我们的意思是200元减价100元,只卖100元。”

那人哈哈大笑说:“那就应该写‘削价一半’‘削价五成’或‘削价二分之一’,而不是‘削价一倍’。只有表示数量增加时才能用‘倍’,如‘增加一倍’‘增加两倍’,减少是不能用‘倍’的呀。”

经理点头说:“是,是。承蒙开导,这双鞋子就送给你了。”

“不要不要,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上面说的是“减”价的故事,下面还有个“增”长的故事。

有位水利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某县水利部门工作,一年春夏之交,县境河水渐涨,全县上下投入防汛工作。那位大学生很积极,主动要求到河的上游测报水情。

一天,上游下了大雨,雨量很多,他观测后就给县长打电话报告:

这场大雨下来,河水流量将增长两倍。

县长听了非常紧张,马上召开会议。如果流量增长两倍,水位就要高出河堤。于是紧急动员全城劳力,征调一切能用的石条、木料、土袋、铁丝、连夜施工,把河堤增高加固,还紧急疏散沿河低处人员和物资。

后来洪峰到了,但并没有那位大学生报告的那么大。算算时间,大学生报告的大雨所形成的洪峰应该就是这个洪峰了,但水位还不到原来的堤面呢。大家劳累了一夜,不免有人说怪话。县长就挂电话到上游观测站问那大学生:“这次河水究竟涨了多少?”

“涨了两倍。”大学生还是这样回答。

“是涨了两倍,还是涨到两倍?是特大洪峰吗?”县长追问。

“是翻了一番,还不算特大洪峰,是大洪峰。”

“翻一番是涨了一倍,等于原来的两倍,这并不是‘增长两倍’啊!你这位水利专业大学生,中学语文没学好吧!害得我们全县虚惊了一场,折腾了一夜!”

一个倍数用错。造成多少人力物力损失啊!(选自《语法趣话》)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14_4965.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文学趣事小牛过春节,我回到了阔别3年的故乡。一进胡同口,我碰见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他留着短短的小平头,上身穿一件普通的白衬衫。似曾相识,可我一进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这时,那年轻人开口了...

文学趣事鸟鸣山更幽在语文课上,老师讲了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刚10岁的亮亮怎么也闹不明白,明明写的是“蝉鸣”、“鸟叫”,为什么会更加寂静呢?带着这个问题,他请教过不少的人,但因从没有...

文学趣事送伞下午,天气闷热起来,看来又要下雨了。因为我们毕业班老师开会,提前放学,我急急忙忙赶回家。 走到半路,北方天空乌云密布,天暗下来了。风紧刮起来,路上尘土飞扬,雷声也轰隆隆地在头顶...

文学趣事语文老师出的数学题上课铃一响,李老师手捧一沓作文本走进了教室。他看了一下同学们说:“昨天,大家写了《忘不了这件事》的作文。老师从你们的文章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想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

文学趣事盐絮浙江 李雨清 东晋时期,一年冬天,当时著名文士谢安把子侄们聚在一起讲诗论文。 这天,外面下起了大雪。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谢安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瑞雪兆丰年。白雪纷纷何...

文学趣事少女智胜国王以前有个穷人,除了他的女儿再也没有别的亲人了。他们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女儿非常聪明,并教父亲求人务必要说聪明话。 有一次穷人向国王求施舍,国王问他从哪儿来,谁教他说的这...

文学趣事标点救命明朝永乐年间,有人给永乐皇帝进贡了一把精美扇子,上面画有一幅画:天上白云朵朵,地下一条大河,群峰陡峭,高耸入云,一座城池显得孤零零的,有个人在河岸杨柳树旁边吹着羌笛,神态专注。...

文学趣事没完没了的“萝卜”从前有个财主,对人十分吝啬,每天供给先生的饭食,只有萝卜一个菜。时间一长,先生嘴里不说,可心里十分生气。 有一天,财主忽然破天荒地要请先生喝酒,说是还要顺便考考儿子的功课。先...

纪晓岚趣事乾隆皇帝五十大寿时,和珅送了两只玉桶作为寿礼。每只玉桶都是用整块蓝田玉制成,晶莹剔透,毫无瑕疵。乾隆看了龙颜大悦。内务府总管趁机进言道:“万岁爷每天喝的水都是用普通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