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教育 → 学龄段教育 → 正文

孩子有偷窃的行为心理,父母怎么正确引导孩子

更新:04-04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低年级孩子家庭作业家长应如何对待]对于家长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家长们存在二种误区,一是不管,任孩子自己做,认为将错误展现出来,方便老师掌握孩子学习的第一手材料,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还有一种很多,就是天天帮...+阅读

孩子偷拿外面的东西是属于偷窃行为,面对孩子有偷窃的行为心理,父母怎么正确引导孩子?要知道父母的管教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

前几天,一位妈妈留言说,她在送读小学的儿子上学的时候,发现孩子的书包里装了两个很沉的玩具。

打开之后才发现不对劲,因为家里没给他买。

她一问孩子,孩子更是支支吾吾,眼神躲闪。

这时她觉得这个不对劲,但是怕自己的唐突伤害到孩子。

她就忍住,想等到有了办法再说。

平时一直教导孩子要诚实善良、不能撒谎,不能乱拿其他人的东西。

但自己的孩子却这样做了。

我想对每一位妈妈来说,都会一时间手足无措,心急如焚。

幸好这位妈妈够冷静,没有当场爆发,而是在想对策。

最后知道孩子是在楼下超市拿的。

当时还叫了妈妈过去,但是没有跟妈妈提过这件事。

其中也许有误会,孩子以为妈妈会付钱?

还有就是孩子忘了付钱这回事?

我们当然希望真实的答案就是如此。

然后可以静心下来思考自己该怎么引导孩子。

又可以耐心地观察孩子的情况。

就在这位妈妈留言之前,我也遇到了一件这样的事。

有一次接儿子放学。

回家后才发现他的手里一直抓着一块小瓷片。

我一看就知道是他们幼儿园楼下的沙坑围档瓷片。

蓝色的小玻璃瓷片,很漂亮。

我问他:“这个小瓷片哪里来的?”

“我们学校捡到的。”

“是不是沙坑那边的瓷砖?”

他吃惊地看着我,然后说:“是的啊。”

“是你抠下来的,还是它自己掉地上了?”

“它自己掉的,我在沙子里捡到的。”

“原来是这样啊!但这是幼儿园的东西耶!我觉得你应该交给老师,说不定他们会拿去修补,下次一定要记住!”

“好吧!”

然后第二天他又带去了学校。

但是结果我没有问他了。

因为我知道幼儿在幼儿园的时候,常常会带一些自己心爱的东西回来。

有一个朋友说他女儿甚至把幼儿园的棉絮都抠了一点点,带回家给洋娃娃做被子。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某件东西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界限并不清晰。

特别是父母还没有告知他们规则的时候。

就算是大一点的孩子,也还是不知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正确。

他们很多时候只是单纯地因为喜欢这件东西而将它放入口袋,被带回家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就像从路边捡来的一个小瓶盖一样。

但父母还是有责任要引导孩子,让孩子树立物权意识。

因为物权意识不明确,以为这个世界的东西是可以随便拿的。

孩子的最初表现就如同小动物一样。

比如对于狐狸来说,他们会觉得自己看到的鸡鸭就是自己的猎物,他们的世界里没有物权意识,只有生存的需要,想吃啥就去抓。

而对于家养的动物就不一样。

比如一头小狗,它刚开始见到你吃东西,恨不得跳到你的饭桌上一起吃。

但是你会教它规矩,在边上好好待着,不要上桌,训练后它会明白怎么做。

孩子也需要这样的引导和教育。

我们人类社会需求明是非而有规矩。

当孩子有了物权意识,就会明白一点“我的东西就是我自己的,我要维护。”

有了这个基础后,就能引导孩子尊重他人的物权。

就可以开始理解“别人的东西是属于别人的,你不能随便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

“公共场所的东西是大家的,也不能拿回家。”

这一切的基础在于父母尊重孩子的自主性。

不要逼迫孩子去分享,因为那样只会逼着孩子觉得什么东西都是通用的。

当然,孩子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我们要耐心去解答。

前几天儿子又拿了班上的一个小积木片回家。

这次我的态度有点严肃。

他告诉我,这是捡的。

我说公共场所的东西,就算是捡的也不能拿回家。

这时小家伙很认真地问我“爸爸,拿和捡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在捡东西,而不是拿东西。

“这样说吧,你在大马路上看到一个有趣的小树枝,你可以捡回来。这是可以的。但是你在幼儿园看到一个玩具掉地上,应该放回原处,而不能说捡回家,这时就是拿。”

“如果你没有经过别人同意去拿,那就是偷。你知道的,偷就要受到很严厉的惩罚的。当你有一天需要什么,可以跟爸爸妈妈和老师说。”

我们之后约好要把东西还回去。

那天晚上,我把儿子从学校拿回来的那片小积木,放在他的书包上,然后写下一句留言:

“请记得送我回学校,谢谢你!以后要请我来你家玩,一定要记得跟老师说哦。”

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件事。

因为我经历的事告诉我,不要大动干戈。

还记得我们老家有一个叔叔。

他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从来不抬头看人,甚至看得出他在刻意躲人。

我们小时候都觉得他怪。

有一次奶奶说了一个他的小故事。

说他小的时候在村里偷东西,被他爸抓住。

然后捆在树上打,几乎被打死。

结果全村人都知道了他的事。

从此就一直低着头,如今想起,他那不是内向,而是自卑。

因为心理学发现以孩子的内疚、自责建立的责任感是孩子毕生的枷锁。

但如果是从鼓励,尊重,参与的角度,孩子基于自己的人格形成的责任感,才能成为孩子毕生的自发性动力,他也会发自内心地遵从。

所以大人要维护好孩子这份尊严。

当孩子有一天拿了外边的东西回家,或者偷偷拿你的钱。

先冷静下来,换一个角度来看。

不要急着打上标签。

因为那个“小偷”的标签,一旦打上,一生都会有伤疤。

而且,很多时候,大人应该反省两点: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有不好的榜样?

因为有很多的大人,甚至利用孩子做幌子,去超市偷东西。

或者在菜市场买菜的时候,趁乱不给钱,然后就牵着孩子走了。

甚至有带着孩子逃票的行为。

就为了图一点小利,而让孩子目睹这样的言传身教。

另外请反思自己平时对孩子提出需求时的态度如何。

很多家庭,当孩子一提出要求,马上就给否定。

跟孩子说一大堆道理,如何如何不行。

结果,你不给,他可能就会去偷。

合理的需求还是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可以满足。

比如某一个玩具,孩子一直想买,那就约定好规矩(比如买这个后,多久之后才能继续买玩具),带他去大大方方地买下。

而孩子的无理需求,那就让他明白为什么不能满足,而不是父母利用权威压制着的屈服。

孩子的世界,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

请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别因为自己的错误管教而毁了孩子一生。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1_1168.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看?不看?——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电视是每家每户的必备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它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但有的时候我们家长出于各种原由,不知不觉中让电视成了孩子的伙伴、朋友。近日我从网上看到一篇关于《如...

抓住孩子的成长关键期,很重要因为社会上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太多,刚拿到该书,我不以为然,但当我看完目录并直接翻看《方法篇》中的部分内容后,我立刻精神一振:很实用!我立刻从头至尾几乎一口气看完,然后又回...

让环保走近孩子,走近家庭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又到了。我们大班组的老师为了让幼儿积极地投入到6.5世界环境日中。先后设计一些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教师利用一些污...

孩子在阅读中享受成长有人说:好书是打开智慧的钥匙,好书是解读人生的工具,好书是决定胜负的武器。在崇尚知识的今天,阅读能力的高低,阅读面的宽广与狭窄,阅读量的多寡等,已成为一个人成才与否的重要因素...

读《给孩子最好的家庭家庭教育》有感读完了王修文博士的《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反复思考着,就像俞敏洪董事长总结的,阅读王博士的这本书,就像听一位知心朋友娓娓讲述心里话,语言平实但都发自内心,让人受益...

明朗低段孩子的心理环境刚进小学的孩子内心也充满着矛盾,虽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好奇、思维活泼、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由于年龄小,知识不足、自制力差、意志力差、认识和行为很难统...

孩子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细心地阅读了《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事后,对孩子的教育认知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以前,可以说只是要于表面,现在可以由表及里了。 对孩子的教育,我...

孩子抢到最好的教育资源——2019年春晚的《抢座位》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管理中心,李卫红 ,家长总以为创造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并没有正真理解孩子,家长的陪伴和家长的自身素质以及对教育的态度,替孩子抢到的这...

给每个孩子提供适切的教育这次由苏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发起的 家访月 活动,确实给老师们留下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们沪太外国语小学接管了新区四小,一年级78名新生,在9月中要全面家访一次。学校全体行政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