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教育 → 学龄段教育 → 正文

如何走出家庭教育中的误区

更新:02-17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如何避免家庭教育中的“四心”误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胜任的,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上都很用心。然而这个心是否用得对那就另当别论了。据调查发现,有好一部分家...+阅读

家庭教育本来应该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但很多家长却是盲目的。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是被孩子的“问题”牵着走的。孩子出现了问题以后,家长才会对孩子教育一番,而如果孩子平安无事,家长的教育也就放松了,以为万事大吉。甚至有的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教育孩子,给孩子设计未来,完全不顾孩子的实际。这种随意性的家庭教育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在指导家庭教育中,应强调计划的重要性,讲清随意性的害处。在制定家庭教育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三个方面的依据:首先是孩子的实际,家长必须全面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其次是同龄孩子的普遍生理、心理特点及发展趋向;再次是学校与班级以及社区的教育计划、教育要求。在学习方面,家庭教育应该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责任感的培养上。

二、家庭教育中的口头说教 不少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说”孩子,把一“言教”作为家庭教育的唯一方式或主导方式,这显然也是一个误区。 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渗透性,即渗透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应大力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重视这种渗透性。我们把家庭教育归结为:“言传、身教、境教”的结合,三者缺一不可。

“言教”应是启发性的说服教育,不是随意的批评、训斥,,有些家长的言教,很少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主要是批评、责备,甚至谩骂,这肯定会及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身教”,是指家长的示范性教育,即处处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使孩子敬佩、信服,从而学习家长,自我教育。有些家长,只管孩子,不管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甚至背道而驰,这样的家长只能给孩子留下一种口是心非、言行相悖的负面印象,从而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境教”,指环境教育,即创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当前,一些家庭重物质轻加深的倾向是不利于家庭教育的。 指导家长走出单纯说教的误区,必须给家长讲清道理,在言教、身教、境教的结合上,教给家长一些具体的方法。 三、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 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性,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父母之间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父母与祖辈之间可能出现不一致,祖辈之间也可能出现不一致。

这些不一致有的反映在教育思想上,引导反映在记忆内容上,引导反映在教育途径和方法上。这种状况,一方面可能使孩子不知听谁的好,莫衷一是;另一方面可能会使孩子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去听从,而不去明辨是非;还可能造成孩子的烦恼情绪。 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指导 加强孩子心理健康指导,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任务。

近年来,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错误地处理问题,导致孩子心理严重失衡,以致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的案例不是个别的,还有一些孩子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 目前,要求所有的家长都能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是不现实的,但让家长明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心理健康问题并引起高度重视却是非常必要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发现不正常的苗头,及时采取疏导措施。

自己不能解决问题的,要及 时与老师联系,请教专家,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五、家庭教育中的劳动教育薄弱 热爱朗读的品质只能通过教育和实践来培养。在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同时,家长更要重视劳动教育。一方面,给家长讲劳动教育在孩子成人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请家长安排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除了自我服务性劳动必须坚持之外,还要有一定量的家务劳动,而且要明确要求,持之以恒。

对于学校的集体劳动,社区的公益活动,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 六、怂恿孩子的超消费现象 出现超消费的现象,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家庭和学生本人方面的原因。消费行为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炫耀心理、喜新厌旧心理、享乐心理、追求时髦心理,助长了超消费现象的发展。而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疼爱、娇生惯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学生一旦养成了超消费的不良习惯则会后患无穷。 在消费方面的指导,首先,要加强正确的消费观教育。虽然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表达提高,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不能丢。要教育培养孩子懂得量入为出,合理消费,学会积累,要把消费行为与自己的身心健康联系起来。其次,要进行具体消费的指导,让孩子懂得一些必要的消费知识。

再次,还要给孩子树立节俭的榜样,特别是学生中的榜样,亲友中的榜样。 七、家庭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及重知轻能 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而对于孩子的品德和情操则不管不问,漠然置之。重视智育是应该的,但轻视品德就不应该了,问题还在于有许多家长把知识与智力等同起来,重视知识的学习,而轻视能力的培养。 据此,我们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应该引导家长认清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孩子学会做人上,指导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把今天的努力与将来为社会、为祖国做贡献联系起来。要知道,一个道德存...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1_117843.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如何走出隔代抚养教育的误区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为了发家致富,很多年轻夫妇到外地打工挣钱,他们将子女寄养在亲戚或爷奶身边。这些学生成为空巢学生,平时孩子们...

走出艺术教育的误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已经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因此,许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艺术学习的队伍,使艺术教育成为当今的时尚。但是,目前我们所看到...

走出素质教育的误区误区之一: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非知识教育,因而忽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又走向"智育第一"的反面。其实,素质教育倡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但素质教育绝不是不要或...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独生子女在享受更好的照顾时,也承受着更多的压力。他们往往会遭受来自过度保护、过重压力、过高要求的打击,而其源头正是父母不正确、不科学的养育观念。一些父母喜欢把自己小...

走出数学教学中的四大误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课堂教学在高层次的追求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然而许多貌似优秀的课堂教学,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根源就在于这些教学过程中及考后的处...

家庭赏识教育中的误区★赏识教育的误区 家长可以经常赏识孩子,说了以下这些话语,这些话听起来是正面赏识的,也有鼓劲的作用,似乎也符合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可认真分析,它们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

走出语文创新教育的误区纵观当今小学语语言教坛,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热门课题。同时,我们注意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实施创新教育,无论思想认识,还是具体操作,都存在着...

如何引导妈妈走出母乳喂养误区喂养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大部分新手爸妈处于新手上路的初级水平,难免会进入喂养误区。如果不能及时从喂养误区走出来,很可能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家庭教育是一门高深学问家长走出育子误区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首先要确认家庭教育的误区是什么?不同的家庭面对的误区其实是不一样的。中国家庭在我所接触当中最明显的大体有三种危害最大的。一,急功近利,过于浮躁急躁,完全不顾孩子的发展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