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教育 → 学龄段教育 → 正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取得哪些辉煌的成就

更新:03-02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企业庆祝建国70周年的活动方案2篇]企业庆祝建国70周年的活动方案1:我社组织召开主题出版、精品出版推进会,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全体编辑参会。会上,刘玲主席组织学习了主题出版的相关文件,李慎谦副社长及熊木忠、...+阅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70年来,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中国大力推动公共文化建设,培育全社会共同的价值和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广大文艺工作者竞相奉献精品力作,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不断守正创新,迎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博物馆、共同图书馆等文化站遍及

70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仅有21座博物馆、55座公共图书馆、896所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乡镇文化站几乎一片空白。而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6家、文化馆站44464个、博物馆4918座,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

2、市场繁荣,文化产业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比2004年增长10.3倍;2005-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6.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3、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趋势强劲

2016年、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3%和34.6%,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增长8.6%,文化新业态已成为引领和示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游戏和电子竞技、网络文学、数字出版也迎来了发展的强势期。2018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2144.4亿元,占全球游戏市场的比例约为23.6%。

4、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成效突出

截至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4296处,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3154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总数达40个,世界遗产55处,位居世界第一。

明清文化发展历程等15分钟

明末迄今总体说来是转型期

(一)基本特征:中西文化交汇,中国文化走向近现代化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但这一过程也赋予了中国文化新的发展际遇,中国文化在制度,物质,行为,精神诸层面进入现代转型期。

(二)主要情况

1、早期启蒙思潮。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更加活跃,出现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在观念意识层面,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唐甄等一批先进人士非君崇"公",高倡"民本",开近代启蒙主义之先河。

2、西学东渐。此间,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土,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这是继否叫东传之后中国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的又一次大交汇。满洲人入住中原建立清王朝,其初期并未中断西学东渐,但雍正以后则大体使中西文化交流停顿下来。直到鸦片战争后,才开始又一轮西学东渐的历程。

3、朴学兴起。清朝前中期,基本沿袭宋明以降的文化路径,只是考据朴学的实证精神得到空前发展,对两汉以来经学的神圣性起着“解构”作用。

4、内力,外力共同作用推动文化的现代转型。清代晚期以降的现代转型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西方影响与中国文化的固有因素彼此激荡,相互作用和产物。曾经颇有影响的“冲击——反映”模式,充分肯认了西方现代文化的输入对于中国现代转型的作用,以及中国固有传统对现代转型的阻力。但仅仅认识到这一侧面时不够的,还应该看到,在民族危亡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面前,中国文化自元典时代就深蕴其中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等,推助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至于自宋明以来隐而未彰的原发性近代文化因子,更被纳入到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因系统之中。如果对此估计不足,必将导致对中国近一百余年来现代化进程的片面理解。

5、两广,江浙成为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由于现代西方文化从东南沿海登陆,所以两广,江浙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闽粤等地以及宋明以来就已成为文化中心的江浙等地,在这一阶段不仅是经济的重心而且是新文化的重心,其文化能量不断地向内地辐射,推进。此种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文化的传播路向,与两宋以前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南的文化传播路向恰成相反之势。而两湖地区则成为古与今,中与西相互交会的要冲地带,所以际会风云,人文荟萃。这些都构成中国近现代富于特色的文化景观。

6、文化变革剧烈空前。20世纪以来的文化变革,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在剧烈程度上,都比中国文化史上的前两次转折(春秋战国之际和唐宋之际)有过之而无不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旧决裂,可以看作是对明清之际以来启蒙思潮的一个完结,对中国文化传统有所厘清。此后,中国经历了对欧美模式和苏俄模式的学习,选择与扬弃。尤其是70年代末以来,在世界信息化,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氛围中,中国正在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上经历着变革,从而把清中叶以来百余年间起伏跌宕的文化转型推向高潮。这种转型的激变性和复杂性,为古今中外所罕见,它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这一过程自19世纪中叶已经开始,时下正在赢得加速度),这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二是从国家统制式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这种经济体制的改轨与上述经济形态变化同时并进,正是现代转型的“中国特色”所在;三是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化,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这一转变所诱发的种种问题,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也呈现于尚在现代化过程之中的当代中国面前,如信仰危机,生态危机,能源枯竭,文明冲突等等。当下日益深化的现代转型对传统文化的激荡,挑战和提供的发展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文化史正在揭开蔚为壮观的新场景。

研究性学习:70年代取得重大突破有什么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

当然,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高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高中的研究性学习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在内涵和要求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它仍然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像科学家一样”的学习。它形式上是“研究”,实质上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 首先,你不必考虑"学什么"。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各科新书就会及时送到你的手中。书本就是要学的东西,难道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既然我们(当然包括我们的父母和相当数量的教师)只关心那些大家都必须学的东西,那么科技人员人好割舍自己的兴趣,任个性特长、潜质潜能消磨殆尽。 你也不必操心在什么地方跟谁学。学校、教室、课桌就是学习的战场。

方寸之地,流失十几年的岁月,常常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古训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先生于我,必先学于我,凡事依靠老师,凡疑只问老师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既然我们将自己封闭,那么只好远离火热的生活和社会,任眼界日趋狭窄,实践能力难以形成。 当然,也没有太大的空间让你去思考"怎么学"。自打背起书包上小学起,学习的程序就被固定下来。上课、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考试……优秀学生不断介绍"怎么听"、"怎么练"的经验,老师天天练习"怎么讲"、"怎么考"的基本功。知识发生的艰辛过程,科学探索的曲折经历原本已被教材浓缩为简洁的定义原理,再加上老题多年"应试经验"的提炼,全都变成了两点间的直线。

既然我们只愿意吃别人嚼过的馍,那就不能品尝探索和发现的快乐。 最终,你也没有权利决定"学到什么程度"。标准是统一的,考试的分数就是学习程度和水平的绝对代表,别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就是衡量自己的惟一参数。为此,你不得不去多做几遍不知来源于什么需要的习题,多答几份不知来自什么地方的试卷。既然我们把学习的缰绳放给分数去把握,那就只能失去对学习价值的选择权。 以上就是同学们目前学习方式的粗描。当然,这并不说明接受式学习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是说接受式学习自身需要改革,同时还需要有新的学习方式来完善补充。日新月异的时代告诉我们一个现实: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开发我们的各种潜能。

与同学们熟悉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你自己选择 在研究性学习中“怎么学”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同学们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

从服饰变化中看新中国70年之变迁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学到了:1,新中国服饰的变迁,可以看出随着社会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从颜色、款式,到造型、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变化。2,从服饰变化可以看出人们社会观念的改变。早期的中国着衣质朴反映人们内心的单一和朴素的传统,与现代服饰华丽、美貌不同,展现如今人们的追求与欲望。3,人们服饰的变化也能一窥社会文化的风向。从前人们大衣、二挂的穿着稍显中国人保守的作风;而如今个性化、新潮流,百花齐放,显现人们开房包容的胸怀。得到了:1,经济基础推动社会风貌、人文习惯发生改变。新中国70年的服饰变化,少不了人们物质层面、经济层面因素发生的变动所引起的变化;正因为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才使得人们有欲望和需求去讲究服饰。

2,人们服饰习惯的变化也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留下痕迹和烙印。服饰从朴素单一到多姿多彩,也侧面反映出了经理层面的欣欣向荣。...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1_129433.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航天发展有哪些航天发展有哪些航天发展有哪些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末,自1970年4月24日,中国自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至2005年初,中国已成功发射了四十多颗人造卫星;2003年底,中国...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取得的成就有哪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20年的 奋斗目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国家统计 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各地统计研究部门对2000年一2010年全国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现代文学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巨大历史变革,人民当家作主、创造历史的自觉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新中国的作家坚持真实地、历史地、 在现实的变革和发展中反映...

祖国辉煌成就作文段落也行同祖国的辽阔山川一样,这里曾经遭受过贫瘠与愚昧,侵略与杀戮。都说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站了起来,而改革开放使人民富了起来。30年前,改革开放的惊天大雷震撼了着片土地,也震醒了久...

20182019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125个贫困县通过验收脱...

创新成就梦想实践铸就辉煌的演讲稿有一对父子艰辛地赶着骆驼穿行于无边的沙漠之中,他们要把货物运一沙漠的那一端出售,然后再将那里特有的物品带回卖掉。炎炎烈日,漫漫黄沙,两人走得辛苦至极。望向没有尽头的地方...

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是哪一天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联合国“蓝色生命之星”活动执委会将在2015年10月25日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举行联合国“蓝色生命之星”——纪念联合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型庆...

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有哪些国家参加2015年9月25日上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15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集聚联大会堂,通过一份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议程。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