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教育 → 学龄段教育 → 正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画图分析能力

更新:03-11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小学低年级画图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求,数学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不仅包括数学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在数学课程中,符号意识是第一学段...+阅读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分析能力就是把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变成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推理及正确判断等思维方法的训练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数学对思维的训练正是通过解题来实现的;策略则是解题的核心,因而加强解题策略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每一个合理的问题都必然有其突破口,只是有的数量关系被叙述的情节所掩盖;学生一下子无法找到,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学生提炼数量关系,寻找突破口就成了关键,如《平均数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题:小明、小军和小红练写毛笔字,平均每人写20个,其中小明写24个,小军写18个,小红写了多少个?这题目与例题及基本练习在结构上相反,解题思路互逆,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发现该题与例题的相通性。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点明平均数怎样求,反之根据平均数可求得什么,这样也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

2、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平时教学中常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的训练。其实数学问题的解答方法很多,关键是学生能否感受到,并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摆脱习惯方法的干扰;引导学生跳出原来的解题模式。

3、使学生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数学问题的题型特点,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最终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用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VV带着对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疑问,满怀期待的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专题研讨会。与会过程中心情复杂,有困惑、顿悟、有迷茫、有疑问、有感叹,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其中心情并非文字可以形容。会中,各位优秀教师、专家对于解决问策略的探求,尤其对我触动最深。其中徐斌老师的《倒推策略解决问题》、王占霞老师的《比多少的解决问题》、孙静老师的《相遇问题》、周玉仁教授的《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张丹教授的《数与代数应用问题的内容主线和教学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们对于解决问题中画图策略的阐述是我最感兴趣的。下面根据本次专题研讨会中各位教师与专家的授课和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画图策略的必要性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中,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并指出:要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画图策略。为什么需要画图?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是把现成的图画好展现给学生看,也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样画,而是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思维、获得思想。贯穿在学习过程始终的应该是——引导学生走上数学思维之旅。从这个意义上讲,画图能力的强弱也反映了解题能力、思维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画图策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对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画图策略的一点拙见

1. 帮助学生不断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和作用

对于画图策略的体会,应从低到高逐步渗透。初始阶段低年级孩子对抽象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存在着一定困难。如果适时的让孩子们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可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借助图来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例如:比多少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对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总是分不清,造成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错误逻辑。如果从一开始教学时,教师就教给学生借助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当然这时的图应以实物图为主),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VVVVVVVV

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呢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在思考解决问题时难免会遇到困难。小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使用这项解题策略,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形象性的特点。 已知两数之和为14,两数之差为2,求这两个数。 这个题如果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是很容易解决的:X+Y=14;X-Y=2。解此方程可知X=8,Y=6。但如果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尝试做此题,在没有学习方程的基础上,一般不考虑选用方程来解答。这样的题只能通过画图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求其中较小的那个数,可以用两数之和减去两数之差再除以2,即(14-2)÷2=6。要求较大的数,也可以用两数之和加上两数之差再除以2,即(14+2)÷2=8。运用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学生能迅速地搜寻到解题的途径。怪不得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对天才儿童研究发现,许多天才儿童是借助画图解决问题,而数学上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依靠形象图形,最主要的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依靠。因而,对学生进行画图策略的指导显得犹为重要。那么

(1) 不是告诉学生怎样画图,也不是把画成的图展现给学生看,而是让学生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

(2) 画图的目的是理清数量关系。蔡集实小 王晓洁...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1_131953.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案例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思维过程中实现的,而学生思维活动的正确展开,有赖于教师积极的引导。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通过思维,自己发现规律,运用知识,从而促...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当我们在教学实际应用题时,我们一般的教法是:学生先做,做完说说是怎么想的,接下来老师来个梳理。或者按照这样的四步骤来解决:(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题目中的数...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思维能力如何培养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观念的培养就是让学生认识、了解,探索并掌握我们的现实生活空间,形成理解空间和把握空间的能力。空间观念从理念变成学生的一种能力,还需...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课程标准》共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这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一般人提起数感,总感到...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不添字,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在讲例题时,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了、默读、读通句子,重视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指名学生展示读题。本节课学生学得很好,可以采用...

怎样培养学生数学自主探索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好好的开展数学活动,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引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人的心理是在主题于与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分析能力就是把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变成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推理及正确判断等思维方...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摘 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认识数学、喜欢数学、掌握数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是一个...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一、编拟提纲,让学生逐步掌握读书自学的方法在上课前,针对教学的内容的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组连续性的、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题。上课时,让学生在这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