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教育 → 学龄段教育 → 正文

学龄儿童吃好早餐少吃零食

更新:09-26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学龄儿童的膳食指南]1.保证吃好早餐 2.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 3.重视户外活动 学龄儿童指的是6-12岁进入小学阶段的阶段。他们独立活动的能力逐步加强,而且可以接受成人的大部分饮食...+阅读

年龄段:学龄儿童(6~12岁)

吃好早餐 重视户外活动

膳食原则:

1.保证吃好早餐

2.少吃零食,饮用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

3.重视户外活动

学龄儿童指的是6~12岁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独立活动的能力逐步加强,而且可以接受成人的大部分饮食。这部分孩子,在饮食上往往被家长误看作大人,其实他们仍应得到多方面的关心和呵护。

一般情况下,孩子应合理食用各种食物,取得平衡膳食,男孩子的食量不低于父亲,女孩子不低于母亲。应该让孩子吃饱和吃好每天的三顿饭,尤应把早餐吃好,食量宜相当于全日量的三分之一。孩子每年的体重应增加2~2.5千克,身高每年应增高4~7.5厘米。身高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增长快些,故往往直觉地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瘦长型的。少数孩子饮食量大而运动量少,故应调节饮食和重视户外活动以避免发胖。

另外,同样要引导孩子吃粗细搭配的多种食物,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禽、蛋、肉应该丰富些,奶类及豆类应该充足些,并应避免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应该引导孩子饮用清淡而充足的饮料,控制含糖饮料和糖果的摄入,养成少吃零食的习惯。吃过多的糖果和甜食易引起龋齿,应注意防止并重视口腔卫生和牙齿的保健。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途径。什么才是适合中国婴幼儿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今年年初卫生部最新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较1997年版增加了大量婴幼儿膳食方面的建议。只要爸爸妈妈们按照膳食指南的内容来安排婴幼儿的日常饮食,就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坚实的营养基础。

年龄段:婴儿(0~1岁)

母乳喂养 逐渐添加辅食

膳食原则:

1.鼓励母乳喂养

2.母乳喂养4个月后逐步添加辅助食品

婴儿是指从出生至1周岁的孩子,这段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1年,体重的增加为出生时的两倍,因此需要在营养上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

母乳是婴儿唯一理想的均衡食物,而且独具免疫物质,有利于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母亲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授乳的情况下,应为婴儿选择合适的、各种营养素齐全的、经卫生部门许可出售的配方奶制品或其他同类制品,并根据产品使用说明喂养。

在母乳喂哺4~6个月至1岁,是婴幼儿断奶过渡期。此时应坚持母乳喂哺为主,有步骤地为婴儿补充恰当的辅助食品,以满足其发育需求,保证婴儿的营养,顺利地进入幼儿阶段。过早或过迟补充辅助食品都会影响婴儿发育,但任何辅助食品均应在优先充分喂哺母乳的前提下供给。

补充断奶过渡食物,应该由少量开始到适量,还应由一种到多种试用,密切注意婴儿食后的反应,并注意食物与食具的清洁卫生。通常情况下,婴儿有可能对一些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或不耐受反应,产生皮疹、腹泻等反应。因此每开始供给孩子一种食物,都应从很少量开始,观察3天以上,然后才增加份量。辅助食物往往从谷类,尤以大米、面粉的糊或汤开始,以后逐步添加菜泥、果泥、奶及奶制品、蛋黄、肝末及极碎的肉泥等.这些食物应该加入适量的食用油,但不必加入食盐。

年龄段:幼儿与学龄前儿童(1~5岁)

悉心呵护 培养饮食习惯

膳食原则:

1.每日饮奶

2.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1~2岁的幼儿需要特别呵护。孩子的身体发育迅速,需要吸取许多营养物质,但是他们的胃肠还不够成熟,消化力也不强,例如胃的容量只有250毫升左右,牙齿也正在长,咀嚼能力有限,故应增加餐次,供给富有营养的食物,食物的加工要细又不占太多空间。

每日供给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不少于350毫升,也注意供给蛋和蛋制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类、加工好的豆类以及切细的蔬菜类。有条件的地方,可每周给孩子吃一些动物血和海产品类食物。要引导和教育孩子自己进食,每日4~5餐,但进餐要有规律。吃饭时应培养孩子集中精神进食,暂停其他活动。应让孩子每日有一定的户外活动。

3~5岁的孩子有的进入幼儿园,他们活动量增多,除了上面照料幼儿的原则外,食物的份量要增加,并且逐步让孩子进食一些粗粮类食物,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而又卫生的饮食习惯。一部分餐次可以零食的方式提供,例如在午睡后,可以食用小量有营养的食物或汤水。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让孩子和小朋友共同进食,以相互促进食欲。

另外,应该定时测量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并做记录,以了解孩子发育的进度,并注意孩子的血色素是否正常。成人食物和儿童食物是有区别的,例如酒类绝不是孩子的食物;一些成人可用的“补品”,也不宜列入孩子的食谱。

特别注意的是,应该避免在幼年出现过胖,如果有这种倾向,可能是因为偏食含脂肪过多的食物,或是运动过少,应在指导下做适当的调整,着重在改变不合适的饮食行为。

相关链接

婴幼儿营养充足的3个特征

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孩子,必然表现出营养充足的特征。这些特征可表现为三方面:

(1)身高和体重标准。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是身高和体重,肯定受饮食的影响。例如战后早期,住在美国的日本人,比在日本本土的日本人身材高大,这就是饮食不同的缘故。幼儿如果营养充足,身体的发育肯定会合乎一般规律的。幼儿体重大体符合以下公式:体重(千克)=年龄×2+8;幼儿身高大体符合以下公式:身高(厘米)=年龄×5+75。从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看,符合标准的身高和体重,至少是健康的某种标志。

(2)抵抗疾病的能力。婴幼儿出生后,从母体带来的抵抗疾病的抗体大约在出生后6个月就消耗完了,所以出生半年后各种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为了预防传染病,婴幼儿要进行各种预防注射,这就是人们俗称的“打防疫针”。对于一个营养充足的孩子来说,这将会对抵抗传染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可是对一个瘦小虚弱的孩子来说,所起的预防作用将是有限的。世界上不少地区的孩子活不到7岁就夭折了,原因主要是营养不良、抵抗不住各种疾病的侵袭。

(3)智力营养状况。喂养不当的孩子智力都很低。有一些学者观察了营养不良和营养正常婴幼儿的行为特征,两者在“远距离交往”上明显存在差异。营养正常者,能离开母亲独自玩耍,而且会用眼神、声音、微笑、手势与小朋友交往。营养不良者的远距离交往的能力差,胆小、不活泼,离不开母亲,语言、符号的使用少等。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1_44980.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学龄初期”指的是儿童从6~7周岁至12~13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一时间相当于小学教育阶段,也就是儿童从入学直到小学毕业。因此,学龄初期儿童也可称为“小学儿童”。 从学龄初期...

如何保证学龄期孩子的心理卫生学龄初期是指7~12岁这一时期。这时期,脑的重量在继续增加,同时,其他各种心理过程都得到增强,有意识的支配能力也加强了。这一切都为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提供了生理前提。从此,儿童开...

什么是学龄期儿童的利他行为学龄儿童对别人的需要要比学龄前儿童更加敏感,而青少年要比小学儿童更能寻找最佳的帮助策略。例如,面对啼哭的小孩,小学儿童能用言语问明原由,表示关注,而且设法安慰他们;相比之下...

学龄儿童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根据爱里克森的理论,5~11岁的儿童通过做各种事情并取得成绩培养出勤奋感和成就感。他们去学校上课、学习读书写字、发展业余爱好、结交朋友,十分忙碌,他们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拓展...

怎样防止学龄儿童发生意外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格和智力的发育,3~4岁的孩子已经变得“淘气”了,他们独立地到处行走,甚至独自跑到大街上,或者趴在楼房的窗台、阳台上向外探身张望,好奇地把糖豆、米花、药物塞入耳...

学龄儿童智力发育的特征推理能力在这一阶段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从7岁开始,儿童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说,孩子能够进行逻辑思维,而不是局限于事物的表象。他们逐渐理解物体重量、...

小心亚健康威胁学龄儿童冬冬今年16岁,自从上高中以后,就经常出现头晕头痛、多梦、上课无精打采的情况,学习受到了很大影响。到医院做过不少检查,没有查出任何问题。医生说冬冬没有病,冬冬却不信,因为症状...

怎样培养学龄期儿童的智能学龄期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及学校,故培养此期儿童的智能需家长与教师双方共同努力;此期儿童智能发育较快,能较好地综合分析、克制自己,并在学校及社会生活中开始适应各种错综...

学龄期宝宝如何补钙3-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钙又是宝宝身体发育的重要物质,那么这一成长阶段的儿童该如何补钙呢? 首先保证每日奶制品的摄入量,奶制品包括新鲜牛奶、酸奶、奶酪、奶油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