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教育 → 学龄段教育 → 正文

美劳一体,培育新人——浅谈劳技教育与美术教育的整合

更新:03-17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儿童早期美术教育误区与对策儿童绘画]误区之一: 据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家长都认为孩子是脆弱的小生命,要像对待病人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即使当孩子绘画时,也不停地在一旁评论,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常理,并要求立即更...+阅读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在一九三一年的时候写过这样一段话: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而美术教育和劳技教育都是要求学生动手动脑的课程,基于这一点我觉得把美术教育和劳技教育相整合,能更好的发挥其优势,培育新人。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 美术教育 劳技教育 能力培养

【正 文】

素质教育着重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力是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方面,创造力是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个性发展的集中体现,它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而培养学生把储存的信息及经验等加以组合,发掘出新的创意,美术课、劳技课是最具备条件的。

现代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法,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切技术的发明和发展,都是用双手创造出来的。当然,一切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也都离不开人类聪明的头脑。双手的灵巧和头脑的灵活,是有如表里,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技术教育不仅能够训练和发展双手的操作能力,而且能够使人的头脑更加灵活,能够开发人的智力,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有大量事实可以说明的。

我们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论述过,美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早在1927年的《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中,提出的师范教育总目标

(五条)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具备 艺术的兴趣 。在贯彻这一培养目标上,育才学校最为突出。育才学校除开设音乐课、美术课外,又建立了艺术馆,绘画组的学生还成立了 育才美术团 。1941年7月绘画组由古圣寺迁至重庆管家巷28号时,又建立了 儿童美术馆 ,举办了 抗敌儿童画展 ,得到各界好评。为实施美育教育,陶行知对美育设施很重视。美育教育必须从培养学生对美的情感入手。如在育才学校,陶行知看过莫扎特的《安魂曲》的演出以后,写信给育才学校全体师生说: 莫扎特的《安魂曲》,我于昨晚看过了,眼泪象泉水一样涌出来,随着眼泪而来的是浑身发出尼加拉瀑布无可比喻的力量。 你们如果愿意,进城来看《安魂曲》吧!看这出戏可以抵得上新春之课,科学年之课,甚至于终生之课。 通过这样以诱发学生对美的情感,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陶行知一生所办的学校,都是坚持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他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并亲自带动和组织师生参加劳动。晓庄师范学校开办,就是全校师生共同劳动建设起来的,开学后,师生又种菜、烧饭,打扫清洁卫生;在山海工学团,有工艺和农艺的生产劳动;在育才学校,学生进校后唱的第一首歌,就是 手脑相长歌 ,还开设劳动技术课程,生产劳动是必修课,一般每周有二三节,从事开荒种地,果木经营,喂兔、养羊和修筑校园道路,美化环境等。1943年冬,周恩来同志特派徐冰同志把一套南泥湾大生产图片送给了育才师生。1944年育才学校办起了三个农场,为二百余名师生提供了许多农产品。他在创办育才学校时就说: 培养人才之幼苗,使得有特殊才能者不致枯萎,而且能够发展,就必须给予适当的阳光、空气、水份和养料,并扫除害虫。我们爱护和培养他们正如园丁一样,日夜辛勤地工作着,希望他们一天天生长繁荣。 又说: 有特殊才干之幼苗一经发现,即从小教起。 在此思想指导下,育才学校则根据儿童的才能与兴趣,把他们分为音乐、戏剧、文学、社会、绘画、自然六个组,因材施教,既得到普通文化知识的基础教育,又得到特殊才能的培养。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当然也创造了艺术、创造了美。从古代的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故宫的博物院的艺术美到现在我们身边教室的美、校园的美、现代建筑的美,这些通过劳动技术取得成就,都体现了创造性劳动技术的崇高与永恒,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由此看来,美术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本来就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把艰苦的劳动融入学生喜爱的美术创作中,在劳动中享受愉悦和美感。在美术表现过程中渗透劳动的果实的来之不易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唤起大家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热情,是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意识不断得到提高。

从美术课为主题出发,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欣赏课 感受劳动创造美

马克思说过: 劳动创造了美。 麦浪滚滚、阡陌纵横的田野,这是人造的自然美;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的剪纸、雕塑,这是艺术美。美之千万种,无不由劳动所创造。优秀美术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广阔的、多样的、真实而生动的生活画面,而且因为它蕴含着艺术家先进的思想观点和对生活的认识,能够使欣赏者从作品中受到有益的思想教育。优秀的美术作品总是不自觉的积极推动时代的前进与发展。

二、利用绘画课 表现劳动创造美

不仅绘画艺术是劳动美的体现,而且绘画材料本身也是一种劳动的体现。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文化历史,其中纸的制造还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纵观美术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关于劳动的绘画题材如《竹韵传情》,《我们的田野》、《小茶壶的世界》,都是要求学生用画笔表现自我劳动的喜悦情感,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一课过程中,我就从师生谈话开始,讲一讲在家里父母是多么的辛苦,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然而美术教育不应该仅停留在引导学生对劳动创造的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再现劳动的场景,还应该让学生亲生体验劳动创造美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手脑并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创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参与过程中,学生可充分体验到创造的艰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智慧之光,亲身领略到劳动过程的美。

三、利用制作课 体验劳动创造美

学生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是一个劳动的过程。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创造,我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注意给学生创设自由创作的空间,另一方面注重让学生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中的奥秘。如:《一粒种子》这一课要求让学生理解、体验生活中不同种子的色彩、形状所体现出的美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种子的色彩、形状来创作拼贴。孩子们或许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周围,还有这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可以通过自己的寻找、判断、实践来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对自然再现美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关于劳技课程中美术课程的整合

一、泥工部分,原来的内容是用橡皮泥手捏泥动物、泥瓜果蔬菜、泥交通工具等。后来改成了捏泥碗、笔筒等。为什么改?因为强调 技术性 。捏泥动物因不是写实的,而是变形的,因而出现了 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的状况,个性化太强,没有技术标准,这只能放到《美术》学科中去。把题材改成碗就不同了,由于实用的制约,碗必须做成圆口,要厚薄均匀,要光洁,这样技术含量就高了。选择碗类,不仅技术性增强,艺术性也可充分发挥,我们运用求异思维的方法思考:可以做成光碗,也可做成外表有颗粒的、条子的,还可在碗外边用泥堆花、刻花、画花。再以四脚凳为例,现代绘画,可以随意地将椅子画得四脚不一样长,现代雕塑也可把椅腿做得粗粗的、粗细不一样的,这样技术含量就低了且难看不具有美感。我们现在强调技术性与艺术性并重,要求凳脚细,四脚一样长,怎么办?用塑料吸管做心棒,外面包上泥。这泥干了会破裂怎么办?再在泥里加些纸筋类纤维、胶水,这样,一个工整的椅子就做好了。这就是技术。运用塑料管做凳脚柱心,运用泥土外的材料作为辅助材料,这也是美术课程中求异思维的拓展活动。

二、制作类。在一些手工制作上,可以并鼓励自由组合和设计。如 快乐的小鸟 摩天大楼 立交桥 十五巧板 在组合时可以运用各自的创新意识,想象组合出各不相同的形象来。至于手工的设计制作部分,则更要求发挥各自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形象来,这与美术课的要求几乎是同出一辙。

我认为,把两门课程从整体把握,一起来看,注重两者的共性和差异,确实有利于两课教学相互促进。相互联系,还能促进其它学科的发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1_5699.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错误美术教育带给我们什么“我不爱画” 很少有孩子天生不喜欢画画的,那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变得不喜欢画画了呢?我觉得这里出问题的,往往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孩子们最初的涂鸦很随意,随便涂涂抹抹、点点画画,...

美术教育与创造力的培养[摘 要] 当前的美术教育要实现培养创造力的目标,在新形式下显得非常重要。美术教育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

错误的美术教育带给我们什么“我不爱画” 很少有孩子天生不喜欢画画的,那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变得不喜欢画画了呢?我觉得这里出问题的,往往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孩子们最初的涂鸦很随意,随便涂涂抹抹、点点画画,...

浅谈儿童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然而美术教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科。有其独持的教育规律,在儿童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如能科学地...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摘要】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 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自然法则。而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

创设多元美术教育的环境因为美术教育的多元教学要求,有的老师就追求 大而全 的花哨课堂,信息量的增大,形式的多样化,反而使课堂 华而不实 。多元教学手段,要在教学中创设更适合学生接受的环境,适当拓展教...

“顺应儿童天性的审美课堂”是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主王海芳, 顺应儿童天性的审美课堂 是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主张,它是我二十多年来在少儿美术教学中的沉淀和思考。教育与天性的论述源于西方的自然主义理论,发端于古希腊一些哲学...

美术教育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可最近,一本孙起英的《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