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教育 → 学龄段教育 → 正文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更新:01-08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如何利用游戏与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实践证明,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应具有丰富多样性,如创设做服装设计、时装秀台、照相馆、苗苗医院、洋洋邮电局、小菜场、小吃店、凉凉冷饮店、烧烤店、银行、娃娃家、美美理发店、...+阅读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和整合的作用。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都普遍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在《儿童期与社会》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建立了自己的发展理论。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是从出生到2岁。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于是对其周围环境产生了一种基本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对周围环境产生了 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约从2岁到4岁。 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艾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外,他主要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着探索新的世界。这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对于个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理想的态度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未来的秩序和法制生活作好了准备。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左右。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阶段是产生俄底普斯情结的时期,对此,艾里克森的看法不同于弗洛伊德。他认为,男女儿童虽对自己的异性父母产生了罗曼谛克的爱慕之情,但能从现实关系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情绪的不现实性,遂产生对同性的自居作用,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了代替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俄底普斯情结在发展中获得最终的解决。 本阶段也称为游戏期,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

艾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发展的程度有关。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7岁到12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学龄期儿童的社会活动范围扩大了,儿童依赖重心已由家庭转移到学校、教室、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艾里克森认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这一阶段艾里克森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继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因此,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

虽然对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它最后是能导致个人整合的一种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 如果说以上五个时期是针对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提出的,那么以下的三个阶段就是艾里克森的独创。由于这三个阶段,使他的发展理论更加完善。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艾里克森认为这时青年男女已具备能力并自愿准备着去分担相互信任、工作调节、生儿育女和文化娱乐等生活,以期最充分而满意地进入社会。这时,需要在自我同一性的巩固基础上获得共享的同一性,才能导致美满的婚姻而得到亲密感,但由于寻找配偶包含着偶然因素,所以也孕育着害怕独身生活的孤独之感。艾里克森认为,发展亲密感对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约至50岁,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扩展到下一代。这里的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主要是指关心建立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因此,有人即使没有自己的孩子,也能达到一种繁殖感。缺乏这种体验的人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于自己的天地之中,只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之感。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直至死亡,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这时人生进入了最后阶段,如果对自己的一生周期获得了最充分的前景,则产生一种完善感,这种完善感包括一种长期锻炼出来的智慧感和人生哲学,伸延到自己的生命周期以外,与新的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而为一体的感觉。一个人达不到这一感觉,就不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短促,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

艾里克森的发展渐成说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不同于别人,可以说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性的纵向发展观——一个阶段不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多维性的,每一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1_80581.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如何充分利用游戏与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实践证明,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应具有丰富多样性,如创设做服装设计、时装秀台、照相馆、苗苗医院、洋洋邮电局、小菜场、小吃店、凉凉冷饮店、烧烤店、银行、娃娃家、美美理发店、...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红灯停、绿灯行”,但是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积累。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交警、司机、行人等,了解到交通规则的基本内容,并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以及违背规则可能受到的...

教师观察分析幼儿行为表现的能力欠缺没有理论知识支撑不能提出(2)观察幼儿的自发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和改善观察行为的重要途径幼儿的自发游戏对于教师来说,是很好地了解和理解幼儿的载体。观察幼儿的自发游戏是教师改善观察行为的重要途...

爱情三角理论的内容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爱情三维量表 Robert J. Sternberg (罗伯特· J ·斯多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发表。 三要素 亲密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情...

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他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左右)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哪几个阶段皮亚杰一般是将智慧的发展划分为四大阶段, ①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1.5岁、2岁): 这一阶段婴儿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他们依靠感知运动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如何促进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儿童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发展依存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当儿童开始与周围的人共同生活就开始了他的社会性的发展。三岁的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人际...

请高人用消费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帮我进行分析以下案例高分自2001年起,农夫山泉把自己和中国体育事业、阳光工程等事业捆在一起,围绕着体育事业、阳光工程进行一系列的赞助活动。提到这些事业,消费者马上就会想到农夫山泉的“一分钱”广...

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简介: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