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教育 → 学龄段教育 → 正文

如何发挥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更新:01-29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关于图形与几何的一个关键的核心词就是发展空间观念。并明确指出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阅读

教育界的人士通常把教师、教材、教具统称为“教育中的三大基本条件”,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和基础。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教具可节省时间与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教具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具的直观性作用。 直观性原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包括实物、模型、图表等,让学生感知事物,感知事物的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使他们对学习的对象获得鲜明的印象,为形成科学的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直观性原则是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提出来的。一方面,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是以他们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相对贫乏,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当教师讲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时,在可能和必要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教具,通过直观教学,从感知开始,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的观念,促使学生把具体的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有助于他们掌握抽象的概念和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生对自然界充满了神奇的遐想,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但由于年龄尚小,学习意志不坚强,自制力缺乏,学习兴趣易转移,在课堂上注意力易分散。利用教具的直观演示,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点燃其求知欲望的火花,促其动手、动脑,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上《认识图形课》时,我开始给学生教授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圆,什么是三角形。学生能说出自己见到的各类图形,但有一部分学生在说的时候心不在焉。我把磁性教具分类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讲桌上的教具分类贴在黑板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都愿意上黑板分类贴图形。上黑板的同学在贴的过程中其他同学都在认真看有没有贴错,都想上去把贴错的图形改正过来。最后老师说什么图形,大家举什么图形,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并同时注意观察你的同桌举错了没有。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都积极举图形,再举的同时并说出了自己的同桌举对了没有。学生学习兴趣很好地调动起来,促进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接着我再让学生观察图形,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发现各种图形的特点。教学目的能轻松实现,教具的直观作用功不可没。

(二)教具的利用可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数学教育的实践证明,直观形象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一般比较稳定,记忆比较牢固,同时直观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又可引出数学结论,在抽象的数学结论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数学结论。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 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重视数学概念的学习,因为它是数学发展的结晶。正确理解运用数学概念,是数学学好的前提和基础。 怎样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呢?理论来源于实践。教具的使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性质时,仅凭老师口头叙述,学生很难形成牢固的数学概念。若经老师直观演示,图形性质便很容易理解和形成,印象会更加深刻。在教授《长方体的体积》时,通过教师摆长方体,先摆两个长方体,它们的宽和高一样,长不一样。学生发现两个长方体的体积不一样;教师在摆两个长方体,它们的长和高一样,宽不一样;学生发现两个长方体的体积不一样;教师在摆两个长方体它们的长和宽一样,高不一样;学生发现两个长方体的体积不一样。让学生观察它们体积不一样的原因,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然后学生把12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学生发现不管怎样摆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没变。通过前面的观察长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大部分学生就会发现长方体的体积是长、宽、高的乘积。最后就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是长*宽*高。 比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取三根长度适当的纸条或木条,用钉子把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向两边拉一拉,没有变形就说明三角形具有特有的稳定性。如果把四根木条的端点用钉子固定起来,构成一个四边形,学生向两边一拉,它的形状就容易改变。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自制教具,上课时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很快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老师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和记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而且印象深刻。

(三)教具的利用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教具很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传递给大脑。他们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分析,再用理性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用教具教学最大特点就是直观、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在上《长方体的认识》时,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时,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将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分别涂出来,学生很容易就知道长方体有12条棱,长、宽、高可以分成3类,每类4根。学生在计算长方体棱长和时,就...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1_94881.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注意提问技巧加乐中心学校 数学 王发东在数学课堂中,怎样组织教学,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设计提问。设计出好的问题适时的提出,可以使整个课堂环节清晰,条理更加清楚。课堂提问作为...

数学教学计划规范步骤包括哪些教学计划必备以下几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进度。 1、学情分析: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掌握等情况...

目前幼儿园数学教学都使用哪些方法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选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1、启发探索法 启发探索法的目的是依靠幼儿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其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地使用班班通运用“班班通”教学可以把不会说话的数学文字变为有声音的话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到形象、生动,还能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班班通”不但为我们创设了教学情境,还提供了广阔...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数学核心素养内涵概述 数学核心素养是现代人们适应社会、迎接挑战的必备素养。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数学能力,不能简单地描述。我们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对数学核心素养的...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中国及至整个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它探寻的是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崭新的发展道路,追求的是社会的和谐发展,它...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主题研讨结论1.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 我们先来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

数学教学点活动的特点对幼儿的影响1、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依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发展状况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制定本次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选择...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好处反思就是教师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后的总结,总结这一节课的经验与不足,使自己的经验更丰富,减少失误,获取更大成功。 人的思维具有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特性,在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