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教育 → 写作范文 → 正文

什么是管理理论丛林?它是如何产生的

更新:01-07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管理理论丛林是一种学说观点,实质是指管理者对管理理论的认识的局限性。哈罗德·孔茨(Horold Koontz)在1961年12月的《管理学会杂志》指出,管理理论已出现一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乱局,管理理论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青春期。管理理论一些早期的萌芽,如弗莱德里克·泰罗对车间一级管理所进行的有条理的分析和亨利·法约尔从一般管理理论观点出发对经验进行的深刻总结等,现在已经过于滋蔓,成了一片各种管理理论流派盘根错节的丛林。

孔茨把各种管理理论分成六个主要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他认为应该走出这个丛林。这就是管理理论丛林理论的提出。但是至今仍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是否存在管理理论丛林的现象持不一致意见。并有人提出,如果存在,是否有必要走出这个丛林的疑问。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产生这些分歧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人性假设的分歧:管理人、复杂人、决策人等词的出现。2·语义上的混乱:对“管理”、“组织”、“决策”、“领导”等概念的不同理解。3·先验的假设:有些后来的学者对前人经过提炼的经验看成先验的推理而加以指责,然后再提出一些所谓的新东西。 4·对原则的误解:孔茨认为,那些自以为已取得声誉和地位、能够提出某种独特观点或方法的人,对任何带有点管理原则色彩的东西,总是喜欢加以摒弃。

并称这些东西为老生常谈。5·管理理论的学者不能或不愿互相了解:很多学者不愿意去正确的了解对方。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3_37144.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