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百科 → 性格养成 → 正文

追随兴趣,随机应变

更新:09-16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游戏前对游戏仔细斟酌是必要的,本案例中,如果游戏前老师就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把木马换成其他的比较醒目的能吸引幼儿目光的物体,游戏中幼儿就一定能按照游戏的规则进行了,所以说,我们在预设游戏活动时,千万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节也许就是成功的关键,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动人之处。

案例背景:

在传统的游戏活动中,教师总是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而游戏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兴趣紧密联系,活动的开展以幼儿的内在需要为动力,常常表现为“计划不及变化快”,这与老师预先安排的活动是有根本差别的。那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老师应该怎么办呢?老师们是否妥善处理了呢?是消极抑制、不予理睬还是关注生成,是体现老师幼儿观、课程观和教学机智的关键,也是决定教师能否处理好预设和生成行为策略的时候。

案例描述:

一天,我带孩子去户外做体育游戏“找家”。这个游戏要求幼儿在听到老师的指令后,按照自己胸前挂着的“小飞机”的颜色找到并跑向与之颜色相同的“家”。活动前,我在场地的四个角落放了红、黄、蓝、绿四个木马作为红、黄、蓝、绿四种“小飞机”的家。活动开始后,孩子们开心的像“小飞机”一样在场地中飞来飞去,在听到老师的“小飞机降落了”时,大家纷纷跑向场地四周与自己的“小飞机”颜色相同的木马,但我却发现部分孩子并没有按老师的要求跑到老师放在四个角落上的木马,而是跑到场地周围放着的木马旁(因为还有剩余的木马放在场地周围)。我刚想把小朋友召集起来,重申一下游戏的规则时,却发现他们找的木马的颜色其实并没有错,只是没有跑到老师指定的地方,但是却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想到这儿,我没有去阻止孩子,也没有让他们重新来,而是让孩子随自己的兴趣随意的在整个场地中找到与自己手中的“飞机”颜色相同的木马作为自己的“家”。

案例分析:

大家都知道,长期以来幼儿的集体游戏活动一直是在老师的精心预设下进行的。确实,预设活动有其自身的优势:目标较易落实,老师把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不可预测的问题。本案例中,幼儿就对教师预设的场地不感兴趣,而此时如果老师还守着预设的计划不放,就会形成预设活动与幼儿兴趣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老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准确判断幼儿幼儿的突发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而决定是否要改变原定计划。本次活动中,幼儿虽然没有按老师的要求跑向预设的场地,但结果却没有游离本次活动的目标,因此老师要灵活处理活动中的预设与突发事件,既要有预设,又不拘泥于预设,要变硬性计划为弹性计划。

案例反思:

1.学会理解幼儿,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突发事件的关系

《纲要》“组织与实施”部分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映,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案例中,当幼儿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跑向预设的标志时,老师如果对幼儿的反映不予理睬和关注,还执着的按预设的方案不折不扣的进行,势必会浪费许多精力和时间,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事实证明,老师对游戏的适当调整是正确的。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关注活动的每一个细节

在许多情况下,孩子违反规则并不是有意而为,而是因为他们对成人制定的规则并不是十分明了,或是成人设置的标志不是很醒目。而醒目的标志能时时提醒幼儿规则的存在,强化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它的效果远远优于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可谓“无声胜有声”。游戏前对游戏仔细斟酌是必要的,本案例中,如果游戏前老师就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把木马换成其他的比较醒目的能吸引幼儿目光的物体,游戏中幼儿就一定能按照游戏的规则进行了,所以说,我们在预设游戏活动时,千万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节也许就是成功的关键,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动人之处。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8_2836.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