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百科 → 宝宝知识 → 正文

第一朵杏花的第6段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更新:05-30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从两段对话说起——《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去年因为和小倪一个课题组,所以曾经听过他上这篇课文,印象极为深刻。特别是他对于第二段对话的处理。因此,今天的课堂上借鉴了倪老师的设计,但在他的设计上又加入了自己的一些设...+阅读

第一朵杏花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课文第一朵杏花第八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课文《第一朵杏花》第八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

(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9_389342.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新苏教版《第一朵杏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走近杏花,课前阅读人物介绍资料。1、出示插图,这是一株杏树,瞧,树上正盛开着朵朵杏花。(板书:杏花)此刻,如果你正站在树下观赏着杏花,你会看到些什么?(生交流)2、师:人们看杏花,一...

1 E 44六孔陶笛简谱中是什么意思- 目前国内音乐用的谱子有两种:五线谱、简谱。 六孔陶笛用的就是简谱,不是陶笛专用谱。 无论声乐、器乐谱,他们的书写格式都是:1=F 4/4 名称 作者 1=F:是调号, 说的是这首乐曲是用...

论语学而第一的第一句是什么意思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

请问跑马圈地这一术语在经济中是什么意思不衡量自身能力,走到哪分店就开到哪,想快速抢占全国市场,这种行为就可以称为跑马圈地,然而结果往往都是以悲剧收场。拓展资料:跑马圈地的经典案例2018年本土品牌便利店邻家陆续关...

五年级下语文的第一课槐乡的孩子的课文分段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

你的第一份礼物是什么抽屉。那个时候初三,是收礼物就可以很开心的年纪,记得回家后我找出了小时候邻居家的姐姐送的烛台,当初就想一定要找一个特殊的日子点。然后点着蜡烛,放着音乐,拆着朋友们送的礼物...

占中是什么意思占中是什么意思:“占中”指的是在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的“占领中环”非法集会。中环是香港中西区的一个地名,又称中区,中环是香港的政治及商业中心,香港的心脏地带。 “占中...

课文第一朵杏花第八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第一朵杏花第八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朵杏花的第6段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课文《第一朵杏花》第八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作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作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耽改剧是什么意思:作,起也。――《说文》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礼记·礼运》 舍瑟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