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新生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更新:03-18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素质]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裴娣娜教授在《从传统走向现代》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现代的教学论已从知识教学论转向主体教学...+阅读

“”

浅谈幼儿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彭海英

现代教育思想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主体性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指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征,也是幼儿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要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言活动,仅仅是把幼儿当作活动的对象和客体,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主体发展的能动性,在活动中只重视研究教师怎样教,不注意研究幼儿应该如何学习,忽略了幼儿对语言的兴趣与需要,常常把幼儿当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总是以教师问,幼儿答进行语言交流,

幼儿学习的地位未被真正确立,在许多情况下幼儿不是主动参与活动,这样,有碍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主体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主要表现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只有让幼儿投身于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通过参与沙坪坝区的科研课题——《幼儿园主体性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和《纲要》的学习指导下,经过自己在语言教学中的实践,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主动积极地发展。

一、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给幼儿选择的空间,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灵魂,幼儿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

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一个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和个体差异,他们的兴趣和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的活动也就不能总是全班一个模式。

首先,为幼儿创设自选式的物质情境。这种自选式的情境是教师围绕活动目标,提供活动材料创设多种具有一定情节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经验、能力、兴趣等自主进行选择的一种活动形式。要为幼儿布置一个有物有景、有声有形、卓然有趣的情境,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感知具体事物中学习语言,从而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使幼儿愿意表达,乐于表达。我在面向全体的集体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具有一定语言表演的情境,提供让幼儿参与观察、讲述的卡片、图片和具体形象的表演头饰、道具及背景等,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选择性活动、分组合作活动、互动式活动等,进行同一内容,不同层次要求,同一要求,不同内容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满足一定的愿望,产生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语言讲述中,我常常提供多幅有关联的图片,让

幼儿自己去看画展一样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讲述,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中与同伴一起选图、一起看图,一起自由地讲述。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自主选择图片的讲述中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又如:在语言游戏“捉迷藏”的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大树、房子、花园、池塘等背景道具和多种动物头饰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去选择动物头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选择,游戏中又让幼儿自己选择周围的场景进行游戏和交流,这样的语言情境,会积极地引发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游戏氛围中进行语言活动。

其次,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心理情境。作为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融洽的师幼关系,经常用真诚的眼光同幼儿交流,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创造一个亲切、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仔细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当他们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时,就要不断地鼓励、支持,这样,幼儿会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感到无拘无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交流兴趣,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 如讲故事《神笔马良》,我让幼儿认真地听完故事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拿一只笔自己去模仿、去给同伴讲述,有的幼儿会有兴趣地表演讲

述马良帮助穷人画画的情节,有的会选择财主让马良画金山被淹的可笑情节讲述,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体现了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让幼儿充分体验到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驾驭教学艺术,发挥幼儿的能动性。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自己的活动和自己的发展中,与生俱来的具有能动性。我国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的教育原则中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而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动性集中地体现在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我们应该相信幼儿自身具有巨大的潜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影响着幼儿在语言交流时的能动表现。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总是希望每次活动都有新鲜感,因而,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的运用,变呆板为灵活,变单一为多样,让幼儿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求知欲望。

(一)采用多通道参与法。也就是让

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参与活动,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组织语言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以“谁想知道”、“谁会讲述”等,鼓励所有的幼儿主动参与,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进行感知。如:学习诗歌《树叶》,我先带幼儿到户外捡了许多的树叶,让他们看看、摸摸、玩玩,自己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象什么?在学习诗歌时,又让幼儿扮小动物表演捡树叶的情景,幼儿在观察、朗诵、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朗诵、表现就更直接、更深入。

(二)采用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创设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体验各种美的事物,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调动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对那些色彩鲜艳、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和兴趣。因而,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形象生动的非语言环境,去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如语言游戏“小动物春游”,给教室布置成具有春天景色的花园(花盆种的花)、绿色的草地(绿地毯)和发芽的树木(盆景)等,让幼儿扮演成各种小动物身临其景,自由地以自己扮演的小动物动作在提供的场景中玩耍,感受春天的景色,从中学习动词和形容词。这样,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意境中,表达对美的感受和“春游”的情趣。

三、调控师生互动,展现幼儿的独特性。

幼儿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表现,表明在现时的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内存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的个体,是不可重复的、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

我们的语言活

动通常是在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教师与幼儿应是平等的伙伴,师幼互动无疑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性的,教师也就不能一个模式地进行语言交流,要针对不同特点和能力,带给幼儿活动的支持,包括激发碰撞、经验交流、情感共享,更重要的是帮助不同的幼儿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建立起良好的师幼人际氛围,有效缩短其心理距离,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语言交流,同时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控互动的方式。

(一)师幼选择性互动。教师根据互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有目的的选择语言发展能力强的、较好的或较差的进行互动交流,既能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又针对幼儿的差异性进行师幼间的互动,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发展。如;在排图讲故事《救小鸭》中,教师与幼儿可以互相进行选择,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讲述小鸭遇到的困难,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选择讲述小动物们救小鸭的方法,语言较强的幼儿选择讲述救小鸭的过程。这样,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求知欲,又树立了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自信心。

(二)师幼合作性互动。让全班幼儿或一个组的幼儿共同合作与教师间的互动。合作性互动一方面体现在对语言活动中一个问题的讨论,

幼儿可以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师幼间都能进行发表和评论;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交流的表现中,如诗歌、儿歌的集体与分组朗诵;反义词的相互练习;一问一答的提问和回答训练等。这种方式的互动,能带动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参与互动。

(三)生生共享性互动。指幼儿把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与同伴间进行的语言交流。这种互动可以是两个伙伴、一个小组的同伴、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几个好朋友,在生生间的互动中,为每个幼儿充分表达、互相倾听、启发、讨论及协作,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讲给同伴听,让同伴与自己共享快乐;学会了朗诵儿歌,让幼儿与同伴互相进行朗诵练习;讲述故事中可以让语言发展好的幼儿与语言较差的幼儿进行互相讲述;一个组的幼儿互相讨论故事中的问题等等。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6_16951.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三种方法1.以自学为基础 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自学例题,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规律。例如在讲《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一课时,出示例题后,让学生自己先解答,学生根据旧...

探究幼儿园主体活动的反思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中心理念:幼儿园教育必须要定位于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为幼儿体、智、德、美全方面发展及终身幸福作最...

幼儿园美术课要凸显幼儿的主体性摘 要: 文章认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创造真实、优美的活动环境。从而在幼儿园美术课中凸显幼儿的主体性。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美术课 主体性...

未成熟主体在能动性方面的主要特点未成熟主体在能动性特质方面不同层次的特点 ①自发走向自觉 有的学者指出:“人的无意识或者下意识的行为动作属于人自发性的活动。但是一般来说,人的活动都受意识的支配,都有精...

体育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是发展的、能动的个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体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运动,可以...

谈对主体性原则的一点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主体性原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之一,它是针对教师的角色和工作而言的。它应当把握好以下两点: 1.教育活动设计中的主体性原则是教师必须坚持遵循和体现以儿童...

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 作者简介:王桂忠 、教龄:17年、职务:教师、职称:小教一级、 单位:兴化市机关幼儿园 内容摘要:环境是幼儿进行生活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

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新的一年又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来临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繁忙而充实。天天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听着他们悦耳的童声,看着一张张天真的笑脸,看着他们不断...

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的发挥——读《对话瑞吉欧艾在园部的推荐下,我拿到了这本《对话瑞吉欧 艾米利亚》,看到封面的那一刻,我便喜欢上了它 封面上是很多孩子可爱的自画像,相信对瑞吉欧有了解的老师都会发现,这一封面的设计十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