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成长 → 成语寓言 → 正文

朝三暮四的故事

更新:01-18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故事]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讲述了一个感人而且令人悲伤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地震后,许多房子都倒塌了,各国来的救援人员不断搜寻着可能的...+阅读

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喜欢猕猴,他家养了一大群猕猴,养猕猴的人能理解猴子们的意思,猕猴们也能够懂得狙公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满足猕猴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用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吃橡实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猕猴说:“给你们的橡实,早上三个,晚上四个,足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足够吗?”猴子们听了都趴在地上,感到很高兴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

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13_27960.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说说有什么伞的故事?写作说伞的素材雨伞的发明 传说鲁班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巧匠。《玉屑》上还记述,她是雨伞的发明者, 第一把雨伞就是她送给丈夫出门给人家盖房屋时用的。 “伞”字早有出现,她大概是造出了能撑合...

精灵鼠小弟这本书洗脸的烦恼这个故事主要讲的什么内容这本书讲了利特尔家生的第二个孩子图尔特,刚出生只有二英寸高,样子就像一只小老鼠。鼠小弟心地善良、又很聪明,除了一只叫“野茉莉”的猫,人人都很喜欢它。 鼠小弟最好的朋友就...

有关标点的趣味故事1 一个人总是挨官司。过年时,他对家人说:“今年谁都不能打官司。”并且贴了一幅对联,上面写着“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只是没加标点。结果小儿子来探亲时读出了这幅对联,让...

有哪些标点引发的故事1 迎春条幅 从前,有一家过年请人写了一个条幅,“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写字的人不重视标点符号,语句之间既没有标点,也没有隔开。初一,拜年 的人一见条幅忙问道:“你家遇到...

朝三暮四的典故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

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朝三暮四:源于庄周《庄子·齐物论》,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 成语故事: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

朝三暮四成语故事【成语】: 朝三暮四 【拼音】: zhāo sān mù sì 【解释】: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故事】: 据说,这是记载在“庄子”里面的一则寓言故事。...

朝三暮四的成语典故成语】:朝三暮四【拼音】:zhāo sān mù sì【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

成语故事朝三暮四内容简介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