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百科 → 健康成长 → 正文

心理健康:五把钥匙为宝宝解压

更新:03-17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儿童心理健康面面观]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对儿童心理健康尚无一个统一的测量标准。但我国心理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根据我国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认为要达到心理健康应表现出以下六方面的潜...+阅读

宝宝正被“紧张”侵袭的八种征兆:睡眠

如果睡眠一向正常的孩子突然难以入睡了,经常在半夜醒来后哭闹,或反常地特别嗜睡,那么很可能他正承受着对他而言难以承受的心理紧张。这类压力可能直接源自他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如他不能适应和父母分开睡,或换了一张他感到陌生的床等),也可能间接来自于其他因素(如父母吵架、遭到大人斥责等)。

食欲

长期的食欲减退可能会导致孩子不爱吃饭甚至拒绝吃饭,如果出现厌食而又找不到肠胃或消化方面的问题,这很可能是宝宝的情绪出了问题。

敏感

原本性格随和的孩子突然变得异常敏感,如:当他正在用积木搭建一座大楼并即将完工时,却突然倒塌了,他可能会失望甚至绝望地大声叫骂、号哭起来,那么这很可能就是精神紧张所引发的神经质表现。

行为

语言能力有限的婴幼儿排遣压力的最常见手段便是通过咬、打、激怒或欺负玩伴等攻击性行为。这种下意识的“准暴力”可能源于其内心的强大压力。

性情

如果一向热爱幼儿园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赖在床上不起,借口说“我今天肚子痛、头疼,不想去了”,或突然与幼儿园里最要好的小朋友疏远甚至不再理睬他,此时孩子必定心中有着巨大的烦恼。

恐惧

孩子怕动物园里的毒蛇、猛兽倒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如果他既害怕一个人独睡又害怕所有的陌生人,既害怕上幼儿园又害怕参加游戏竞赛,那么就一定不是正常事了---原因很简单: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恐惧感极可能与其内心的不安定情绪息息相关。

谎话

如果孩子突然谎话连连,如:前天假装生病,昨天谎称别的小伙伴拥有了什么新玩具以“敦促”父母也为其购买等等,那么理应引起父母的注意。要知道,如果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撒谎,这可能是因为他正经受着太多的压力。

哭泣

通常宝宝哭泣是由于饥饿、疼痛、疲劳或其他类型的不适,但如果一个本来不大爱哭的孩子变得动不动就泪眼汪汪,那么这也许是他正遭受心理折磨的一个信号,而且他还下意识地将哭泣当作减轻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分页标题

父母要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孩子有时有小病小痛,父母给他处理一下就行,不一定非要上医院,这时,父母扮演的是“家庭医生”角色。但从全面来讲,父母扮演“家庭医生”这个角色,不仅要医治孩子身体上的小病小痛,还要医治孩子心理上的小病小痛,也就是说父母要扮演孩子的心理保健医生角色。

通过反射情感的方法,安抚委屈的孩子

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当孩子向你表达某种感受时,你可用孩子的原话表示你对他的理解。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作反射情感。

如,小勇从幼儿园回家后,一直不高兴,妈妈问他出了什么事,小勇说:“今天下午,明明不是我打刘娟的,可是老师硬说是我打的,真气人!”这时,我们可以接着说:“明明不是你打的,老师硬说是你打的,是气人!”小勇觉得父母是站在自己一边的,气也就慢慢地消了。

又如,孩子告诉妈妈:“今天上课时我一直举手,可是牛老师就是不叫我回答问题。”这时,我们可以这样说:“是啊,一直举手不得回答问题,心里一定不好受!”。

父母用孩子的原话,把孩子的情感反射出来

或者将孩子潜在心里的话说出来,使抑郁的情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宣泄,孩子的情绪便会趋向平静。

相反,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委屈的样子,一个劲地追问:“老师对你说了什么?!干了什么?!”,“你为什么不对老师说清楚?!你怎么这么蠢?!”

这种追问和责备,只会火上浇油,使孩子越加感到不满和委屈,使孩子负性情绪的能量成倍地增长,这更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心平气和地接纳孩子各种情绪的自然流露

与成人一样,孩子也具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他们的情绪是毫无掩饰的,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幼小孩子心理方面的一种优势,这种优势会使得孩子的各种情绪能量得到及时的宣泄,这当然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他们这些情绪的自然流露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只要不扰乱别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伤及别人,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应该得到鼓励,而不是压抑。发脾气、反抗行为、哭泣、大声喊叫比默默承受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当然,这里所提倡的情绪宣泄,与以哭闹为手段去达到某种不合理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分页标题

有的年轻父母或者不了解情绪自然流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意义,或者缺乏相应的耐心,他们往往不允许孩子公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了不良的情绪时,他们强行地让孩子自我压抑,甚至有的父母还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自然流露。有的男孩心里难过时大哭不已,往往会遭致父母们的讥笑或者斥责:“男子汉也哭,羞!羞!!羞!!!”、“男子汉要坚强,不许哭!”如果长期地经常这样压抑自己或者受到压抑,最终将会使孩子不堪重负,而导致心理失衡,造成人格方面的病态发展。孩子的残忍行为、强迫行为、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等等,很多时候就是其内心的紧张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或者正当的宣泄而造成的。

通过玩具和游戏,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玩具不仅有玩耍功能,还具有对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的功能。把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玩具。

如,为缺乏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提供积木、棋类、串珠等需要“静心”的才能玩得好的玩具。经常玩这类玩具,有利于培养毅力和注意的坚持性。而这些玩具,对于那些性格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的的孩子来说,会更容易令他们沉迷于此,而失去许多与人交往的机会,孩子越是沉迷于此,他们就越发变得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

制作性玩具可以纠正孩子急躁的脾气。孩子性情暴躁,做事毛手毛脚,“破坏性”很强,他们如果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会慢慢培养耐心、细致、不急不躁的良好性格,使孩子变得心灵手巧。

给内向的孩子买些特别“好”的玩具,让其有“资本”吸引其他孩子,并从中获得与人交往、分享的快乐。

给性格孤僻不爱动、沉默寡语、不合群的的孩子,提供动态的玩具,如惯性玩具、声控玩具等,让他们在轻松、自由、不受压制的游戏氛围中追逐汽车、飞机、坦克,踏着童车四处转,并和小伙伴一起共同操作,使用同一玩具。

对孩子存在的某些心理行为问题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进行矫治。如孩子对黑暗产生恐惧时,可以和孩子做这样的游戏——将房间里的灯全关上,在黑暗中进行抢球比赛,看谁抢得多。多次活动后,孩子也就不怕黑暗了。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现代的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分页标题

温情提示:为孩子解压的五把钥匙

当宝宝出现种种心理紧张的征兆时,只要父母能够及早发现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他的心理压力便会有效地得以缓解或消除。当然如果症状严重,那就应该向心理医生求助了。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要想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先要了解孩子心理上有什么压力、压力是从哪来的,所以就必须每天都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专心地看着孩子,认真地听他说话,只要父母肯把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心理的起初情况,才能够针对问题帮助他们。

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不跟着别人逃学、不跟着别人作弊、抽烟、抄作业,别人有异性朋友自己没有等等,就因此会受到别人的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于是孩子会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候做父母的应当教导孩子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要和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和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6_1132.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宝妈知道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吗▲平稳的环境环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想让你的孩子生活中充满阳光,就应该给予他一个平稳的环境。研究发现,发现生活变动量大会出现较高心理发病率。例如,教师责骂、体罚,父母...

从一举一动看宝宝的心理健康相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判断和发现孩子的心理障碍是很难的,心理学家认为,家长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就要请儿童心理医师做一次心理保健检查,由此能发...

多抱宝宝有助于宝宝的心理健康多抱宝宝有助于宝宝的心理健康很多父母喜欢让小婴儿自己躺在那里,宝宝稍微长大以后,就锻炼他们自己行走,对于宝宝的要求,府门往往嗤之以 不听话 娇气 等负面指责。殊不知,我们队...

儿童胆小怕事怎么办儿童心理健康很重要8招让孩子胆大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公园散步的老老少少,大家都会围绕着孩子开始展开话题,性格开朗外向的孩子总是把他们逗得哈哈大笑,别人总是夸赞你家宝贝乖巧、大胆不怕神、还真会说话等等的...

孩子9个心理健康知识儿童心理问题家长要注意不知道你的孩子在家或者在幼儿园时常出现这些情况! 爱冲动、愤怒、爱打人 ,老师三天两头反应 有的孩子 胆小,怯懦、不爱学习、不爱表达 ,交流完全进行不下去!而对于什么咬指甲、...

准妈妈要如何进行“心理健康体操”,这样越做越轻松准妈妈要如何进行“心理健康体操”?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一位孕妈妈的心愿,要知道孕妇的精神和情绪对胎儿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让孕妈拥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孕期? 孕妈一...

家长一定不能忽略的孩子心理健康我们常说健康第一,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呢?很多时候,在我们家庭教育当中,家长总是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紧接着的就是孩子的健康饮食,起居生活.....等...

隔代教养儿童首要需关注心理健康与父母关系不和、自闭孤独或是任性顽皮,不少把孩子交给祖辈带养的父母们发现孩子的“坏脾气”让人束手无策。儿童心理专家提出,年轻父母们暂时牺牲了教养子女的时间,却绝不能牺...

心理健康的标志心理、心灵及人的身心健康是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要维持健康、愉快的生活,就必须从物质上保证人的需要,并从精神上得到满足,即追求情感、理想、富有价值的精神生活。那么,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