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百科 → 健康成长 → 正文

[感染与传染病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更新:12-19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小儿流行性感冒吃什么药]小儿感冒颗粒 1、组成: 由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组成。 2、适应症: 主要功能为清热解表,用于小儿感冒、流感、发烧。 3、用法...+阅读

【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诊断】

凡在流行季节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改变,体检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者,临床诊断即可初步成立。确诊有赖于脑脊液检查及病原菌发现,免疫学检查有利于及早确立诊断。

【治疗措施】

(一)普通型流脑的治疗

1.抗菌治疗

⑴磺胺药:鉴于我国所流行的A群菌株大多对磺胺药敏感,故仍为首选。磺胺嘧啶的吸收、排泄均较缓慢,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约为血浓度的40%~80%.首次剂量为40~80mg/kg,分4次口服或静脉注入。原药在偏酸性的尿液中易极出结晶,可损伤肾小管而引起结晶尿、血尿、腰痛、少尿、尿闭,甚至尿毒症。应用时给予等量碳酸氢钠及足量水分(使成人每日尿量保持在1200ml以上)。应用磺胺嘧啶后24~48小时后一般情况即有显著进步,体温下降,神志转清,脑膜刺激征于2~3天内减轻而逐渐消失。若治疗后48小时症状仍不减轻,体温不降,则应考虑由耐药菌引致的可能,需及时改换药物。

⑵青霉素及氯霉素:以下情况应采用青霉素G,①单用磺胺药后出现明显血尿,或原有肾功能不全、严重失水、少尿、无尿者;②单用磺胺药后24~48小时病情未见好转者;③药敏试验示菌株对磺胺药耐药者。成人青霉素G用量为每日800万~1200万u,儿童每日为20万u/kg;鞘内无需同用。如患者对青霉素类过敏,则可改用氯霉素,氯霉素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浓度为血清浓度的30%~50%.首剂为50mg/kg,继而每日给予50~100mg/kg,成人每日量可达4g,分次静滴或口服。应密切注意氯霉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

⑶其他抗生素:氨苄青霉素亦可应用,剂量为每日150mg/kg,分次静滴。本药和氯霉素对脑膜炎球菌、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均有抗菌活性,适用于病原菌尚未明显的婴儿病例。

2.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酒精擦浴,安乃近滴鼻或小剂量安乃近肌肉注射。头痛可酌情用可待因、阿司匹林,或用高渗葡萄糖静注。惊厥时可用副醛0.2ml/kg肌注,或用10%水合氯醛灌肠,成人每次20ml.镇静剂不宜过大,以免影响病情的观察。

(二)暴发型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的治疗

1.抗菌治疗 以青霉素G为主,每日剂量为20万~40万u/kg,成人每日2000万u,分次静滴。

2.抗体克治疗

⑴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参见51节“感染性休克”节。

⑵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在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后,如休克仍未纠正,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凡病人面色苍灰,皮肤呈花斑及眼底动脉痉挛者,应选用血管扩张药物,首选副作用较小的山莨菪碱(654-2),因其有抗交感胺,直接舒张血管的作用;此外,尚有稳定神经细胞膜、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支气管分泌等作用,而极少引起中枢兴奋。山莨菪碱的每次剂量为0.3~0.5mg/kg,重症患儿可增至1~2mg/kg,静脉注射,每10~20分钟1次。如无山莨菪碱,也可用阿托品代替(剂量每次0.03~0.05mg/kg),一般经数次注射后,如面色红润、微循环改善、尿量增多、血压回升,即可延长给时间,减少剂量并逐渐停用。如应用山莨菪碱或阿托品5~10次无效,可改用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与多巴胺联合或苄胺唑啉与去甲肾上腺素联合。

3.强心药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详见51节“感染性休克”节。

4.抗DIC的治疗 若休克经综合治疗后不见好转,出血点即使未见增加,也应考虑有DIC存在,应作有关凝血及纤溶的检查,并开始肝素治疗。若皮肤瘀点不断增多,且有融合成瘀斑的趋势,不论有无休克,均可应用肝素。首次剂量为1.5mg/kg,静脉推注或置于100ml溶液内缓慢静滴,以后每4~6小时静滴1mg/kg一次。疗程不宜过长,病情好转后即可停药,一般疗程为1~2日。使用肝素时应作试管法凝血时间测定,控制在正常值的2倍左右(15~30分钟)。治疗中若出现严重出血,应立即静注硫酸鱼精蛋白,后者1mg可中和1mg(125u)肝素。

重症休克时纤维蛋白溶酶增多,使血管内纤维蛋白溶解而加重出血,故处理大片出血的患者,可于肝素化后给予6-氨基已酸,剂量为4~6g,置于100ml葡萄糖溶液中静滴,于30分钟内滴完。

(三)暴发型脑膜脑炎的治疗

1.抗生素的选用同暴发型败血症型。

2.脱水剂的应用 以甘露醇为主,每次1~2g/kg(20%)。根据情况每4~6或8小时静脉快速滴注或推注一次,宜至呼吸、血压恢复正常、瞳孔等大及其他颅内高压症状好转为止。脱水时应适当补充液体、钾盐等,以保持轻度脱水状态为宜。甘露醇可与速尿40~100mg合用,亦可与50%葡萄糖交替使用,每次40~60ml.

3.呼吸衰竭的处理 须加强脱水治疗,给予吸氧、吸痰、头部降温以防治脑水肿、防止脑疝及呼吸衰竭的发生。如已发生,可给予山梗菜碱、尼可刹米、回苏灵、利他林等呼吸中枢兴奋剂,大剂量山莨菪碱(每次2~3mg/kg)静注可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激素也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疗程不超过3天。高热和频繁惊厥者可用亚冬眠疗法。呼吸停止时应立即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间歇正压呼吸。

脑膜炎球菌脑膜炎自采用磺胺及青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以来,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暴发型患者及年龄在1岁以内婴儿,预后仍较差。

【病原学】

脑膜炎球菌属奈瑟氏菌属,为革兰阴性球菌,呈卵圆形,常成对排列。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带菌者鼻咽部,病人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点中检出。脑脊液中的细菌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内,仅少数在细胞外。普通培养基上不易生长,在含有血液、血清、渗出液及卵黄液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一般于5%~10%的二氧化碳环境下生长更好。本菌对寒冷、干燥及消毒剂极为敏感。在体外极易死亡,病菌能形成自身溶解酶,故采集标本后必须立即送检接种。

脑膜炎球菌可用血清凝集试验加以分群,可分为A、B、C、D、X、Y、Z、29E、W1359个血清群。国内除A、B、C、D与国外相同外,另到188

9、1890、189

2、3

19、19

16、148

6、18117个新血清群。但90%以上病例由A、B、C三群引起,大流行均由A群引起,B群和C群仅引起散发和小流行。根据我国资料,引起发病及流行者仍以A群为主,分离到的致病菌中,A群占97.3%,B群占1.93%,C群仅占0.39%,与国外不同,其B组占50%~55%,C组占20%~25%,W135为15%,Y组占10%,A组仅占1%~2%.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6_8626.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小儿流行性感冒食疗方法有哪些初期:葱鼓汤 1、推荐理由: 很多患儿在受凉感冒后喜欢喝红糖生姜水,其实具有解表散寒作用的葱豉汤效果更好。葱具有辛香走窜的作用,豆豉则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喝完汤后会大量出汗,排...

流行性感冒和感冒该病系流感病毒引起,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直径80-120nm,球形或丝状。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症状:1...

何为流行性感冒?有什么表现何为流行性感冒?有什么表现? 流行性感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为飞沫传染,就是直接从人传播给人,生存于鼻腔或咽喉粘膜上的病毒,因咳嗽、打喷嚏和粘液一同飞散在...

流行性腮腺炎是怎么传染的流行性腮腺炎是怎么回事? 流行性腮腺炎就是俗称的“痄腮”,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是怎么传染的?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不一样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每个年龄层的人都会患感冒,尤其以儿童居多。感冒可分为两类,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这些病毒存...

宝宝冬春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小童童从幼儿园回来后,妈妈拿出他最喜欢的酸牛奶,小童童只吃了一口就推开了,对妈妈说他的耳朵很痛。妈妈赶紧一看,哎呀,小童童右边的耳朵周围肿起来了!虽然表面的皮肤不发红,但摸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怎样传染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是怎样传染的? 流行性乙型脑炎,俗称大脑炎,顾名思义就是人的大脑因被病毒感染而发炎。引起本病的病毒称乙脑病毒。 这种病毒是如何进入人体引起发病的呢?乙脑在...

流行性感冒到底是什么流行性感冒,大家平时用来泛指感冒,“某某地方流行感冒了”,“感冒又流行了”,这几句话简称就是“流感来了”。 不过医生们是爱咬文嚼字的,他们说的“流感”不是大家日常说的感冒,...

小儿流行性腹泻紧防治小儿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2岁一下的儿童,主要表现是腹泻、呕吐、发热,大便成稀水样、蛋花汤样、米汤样,无特殊臭味,无脓血,次数多,水分丢失多,呕吐轻重不等,中度以上发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