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百科 → 性格养成 → 正文

孩子的行为目的变化和辨认是怎样的

更新:03-28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怎样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怎样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2000年9月25日 09:55 中国儿童网问:我的儿子今年五岁了,他平时特别顽皮不说,还很喜欢搞破坏。比如在家中摔打玩具娃娃、拆开玩具等,甚至连家俱都被他踢...+阅读

一般而言,十二岁以下儿童的偏差行为目的有四个:获得注意、争取权力、报复、自暴自弃。而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偏差行为亦可能有前述的四种行为目的,还加上追求兴奋刺激、寻求同伴接纳、表现优越感等三种行为目的。

(一)获得注意 大多数的偏差行为都是为了要获得注意,使得我们一提到这个目的就会与破坏性行为联想在一起,其实在孩子幼儿时期,其行为发展刚刚开始,通常会采用具有合作性的行为去获得特别的注意,如果他成功的达到目的,那么他会变成一个非常好的孩子,甚至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或是非常的吹毛求疵和害怕失败者;如果他不幸失败了,那么他就会去寻求另一种可能的途径来满足他的需求,潜意识中他告诉自己:“既然建设性的行为无效,何不来个破坏性的行为试试看?”一旦成功的达到目的了,家中就又会多出一个不肯合作、过份依赖、不时制造问题、游手好闲的孩子。 真碰到如此情形,父母亲一定得了解他们这种行为不过是要获得他人的注意而已。身为父母亲者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二)争取权力 寻求权威的孩子们只有在他们觉得自己是老大时,才感到重要。这样的孩子只想为所欲为,通常他们内心的想法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没有人可以强迫我做任何事”或者“你最好做我要你做的事”。 即使父母成功的压制了他们,而这胜利却是短暂的,因为父母赢了面子却失了里子。确切的说,就是父母可能赢得了斗争,却赔上了亲子关系。所以,父母亲要切记:一旦斗争爆发,孩子就已经赢了。 当孩子反抗或挑战时,父母常觉得被激怒了,但尝试去纠正孩子的行动却很少成功。 孩子会藐视或抗拒父母,并继续不可接受的行为,或者会暂时停止行为,然后则变本加厉。有些孩子在权力斗争中,会口是心非的依言行事,却在背后做出违背父母要求的行为,即所谓的“反抗式的顺从”。而在面对争取权力的孩子时,成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怒气,不要使自己也卷入权力斗争中。 使用权威来压制孩子的要求,只能加深孩子对权力的印象,深信权力很有价值,也更增加了争取权力的渴望。

(三)报复 通常权力竞争越演越烈的结果,孩子会逐渐感到被排斥、被拒绝,并相信自己是不可爱的、是受害者,当他察觉自己无法击败父母的权威时,就更为沮丧和气馁了。 于是他转而以报复的方法,借着伤害别人,让自己被别人仇视,来突显自己的重要性。企图以残忍和让别人讨厌为自己寻求一个地位,以报复的手段来平衡自己的情绪。 如果报复的斗争在亲子之间持续不断,孩子就会感受到完全的失败,他们可能放弃或为不当的行为寻找借口。

我的孩子今年3岁非常的好动总是一刻不停所以想问一下多动症

动症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 (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注意障碍为本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患儿主动注意减退,被动注意增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 多动症的诊断标准量表 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作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有些患儿表现为凝视一处,走神,发呆,眼望着老师,但脑子里不知想些什么。老师提问时常不知道提问的内容。注意障碍是本症必须具备的症状。

(2)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为另一常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地不安静,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以引起别人注意。喜观玩危险的游戏,常常丢失东西。多动有两种类型:一是持续性多动。患儿的多动性行为见于学校、家中等任何场合,常较严重。二是境遇性多动。多动行为仅在某种场合(多数在学校),而在另外场合(家中)不出现,各种功能受损较轻。

(3)冲动性 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行为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4)学习困难 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5)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有半数左右患儿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征,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 不同时期多动症患者表现

(1)婴儿期 约30%的多动症儿童出生后就显得多动,不安宁,易激惹,过分哭闹、叫喊,母子关系不协调。

(2)幼儿期 约有50%~60%多动症儿童在2~3岁时就显得与其他小孩不一样,特别不听话,难管教,睡眠不安,常有遗尿,大多饮食差,培养排便、睡眠习惯均困难。

(3)学龄前期 症状渐明显,干事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多,不能静坐,爱发脾气,不服管理,缺乏自控能力,参加集体活动困难,情绪不稳,破坏东西,玩具满地撒,不爱惜,不整理,对动物残忍,有攻击性、冲动生行为,常和小朋友打闹。

(4)学龄期 多动症的一切症状都显露出来,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上课不专心听课,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困难,不能完成作业,忍受挫折的耐受性差,对刺激的反应过强,冲动任性,情绪不稳,有攻击行为,与同伴相处困难,是班上的"小丑"。

(5)中学时期 活动过多可能逐渐减少,仍注意力集中困难,接受教育能力迟钝,缺乏自尊心和动力,办事不可靠,有攻击性、冲动性行为,对刺激反应过强,有过失行为,情绪波动,说谎,逃学,容易发生事故或少年犯罪。

(6)成年时期 多动明显减少,仍有半数以上的人和正常人有所不同。多数人注意容易转移,冲动,情感暴发,易与人争执或打斗,与同事关系紧张,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酗酒嗜赌,工作不能胜任,缺乏理想和毅力,事业上难有进展。 认识多动症 多动症有别于好动、调皮 好动、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躯体活动明显比同龄儿童多,且自控力差,不能安静下来,就要警惕您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 研究发现,“多动症”与孩子顽皮有着四点本质区别: ①注意力方面,调皮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聚精会神,还讨厌别人干扰,而多动症孩子玩什么都心不在焉和无法有始有终; ②自控力方面,调皮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而多动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静不下来; ③行为活动方面,调皮孩子的好动行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缺乏目的性; ④生理方面,调皮孩子思路敏捷、动作协调、没有记忆辨认的缺陷,而多动症孩子则有明显不足。 多动症不一定都多动 有些家长认为“多动症”就是有多动的表现,事实上,在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 患儿中,有些并没有活动过多的表现。她们平时并不多动,看上去很文静,但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是老师眼中的“聪明笨小孩”,突出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学习困难,做事拖拉,粗心大意,久而久之,易产生自卑、消极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说谎等行为。为此,有些并不多动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动症”,这一点应当引起家长注意。 “多动症”实际上是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有三大核心症状,即注意力缺陷(通俗而言是易分心、不专心)、多动及冲动。有的孩子以注意力缺陷为主,有的以多动、冲动为主,更多的则是三者并存。”

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如何形成的之十

展开全部斌斌的行为表现

1、晨间活动时的行为表现 斌斌的不良行为,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户外活动时。小班幼儿做操都要求踩在一个小红点上,这是老师按孩子的身高排的。做操前,老师都会带孩子绕圆圈做一些简单的准备活动,每次他踩在自己的点上就不肯走了,也不许其他孩子踩在他的点上,否则就会动手推开他们。做操的过程中,他经常不做,还时常推周围的孩子,看到别人被他推倒在地,他会笑得很开心。

2、排队活动时的行为表现 小班的孩子在户外活动时,为防止掉队,老师要求后面的孩子拉着前面孩子的衣服。排队走的时候,斌斌经常会故意紧紧拉着前面孩子的衣服,不让其走;有时又不让后面的孩子拉自己的衣服,否则会动手打人。

3、玩玩具时的行为表现 斌斌喜欢用积木搭建手枪、大炮等玩具,只要他看中的,其他孩子就别想拿,他也会从别的孩子手中抢夺自己想要的积木。当他搭好一支手枪,总是很炫耀的朝其他孩子“砰砰”开枪,然后骄傲地说:“看,我有手枪,我是警察!” 我们把斌斌的这种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心理学中把攻击性定义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

一、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1、言语较多,喜欢与人争执,好胜心强,往往遇到一件小事非争不可,并且时常讲粗话骂人。

2、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任性执拗,喜欢生气,时常乱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可能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哭闹不止、叫喊、扔东西或以头撞墙等,有时还可能表现出一种屏气发作,即大声号哭之后,呼吸暂时停止,严重时可伴有发绀和痉挛现象。

3、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经常向同伴发起身体攻击,如打人、咬人、推人、踢人等,惹是生非、戏弄、恐吓、欺负同龄孩子或比他小的孩子,强占抢夺他人的玩具和物品。

二、攻击性行为的分类及分析 目前,不同的科学家对攻击性行为的划分是多样的。如:劳茨和雷斯把攻击分为情感攻击和工具性攻击;兰格斯伯兹和比约昆斯特根据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把攻击分为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和间接攻击;道奇和考依把攻击性分为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攻击;另外,有人把攻击性行为分为他人驱动的攻击和无原因的攻击。 综上,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大致有如下类型:

1、工具性攻击 是指孩子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掠夺、推搡动作。在这类攻击中攻击只是一个手段,它并不是为了给受害者造成伤害。 案例 比如:宝宝抱了一个娃娃,浩浩觉得好玩便去抢,宝宝不给,浩浩就使劲掠夺或撕咬。 斌斌玩玩具似的表现也属于这一类。 分析 这种攻击在幼儿园中小年龄段比较常见,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动攻击。其攻击的意图主要不在于伤害他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使用攻击而夺取他想要得东西,但如果教师和家长不给予纠正,长此以往,孩子便会常常采用这种手段,从而达到某种目的,这样攻击行为就成了一种伤害他人,满足自己的手段。

2、身体攻击 是指攻击者利用身体动作直接对被攻击者一方实施的攻击性行为,一但他们所要玩的玩具被别人拿走或其他小朋友不能让自己开心时,他们立刻就会产生敌意,并用抓、打、咬、踢、损坏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案例 斌斌排队时的表现是属于这种情况。

3、言语攻击 是指攻击者一方通过口头言语直接对被攻击者进行羞辱、嘲弄、骂人、说脏话等。这一类攻击在低龄儿童中比较少见,往往在大孩子中多一些。

4、间接攻击 并不是直接的面对面的攻击,而是一方借助另一方间接对被攻击者施加攻击,常表现为造谣离间和社会排斥,而研究表明在幼儿园中女孩采用间接攻击的情形多于男孩,这一研究也打破了多年来许多人认为的男孩的攻击性行为多于女孩,因为多数人只看到了工具性攻击和言语攻击而忽略了间接攻击,这显然是一种误区,不过,对这一观点的更正对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5、他人驱动的攻击 是指由于孩子的辨别能力弱,意识不到一件事的对错,而在别人怂恿、驱动下对他人发动攻击, 案例 比如浩浩找不到自己的小椅子了,丹丹就说你去把宝宝的椅子拿来吧,浩浩向宝宝索要,宝宝不给,浩浩便将宝宝推到地上,而浩浩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类攻击在小班特别是在刚入园、年龄较小时比较常见。

6、无原因的攻击 是指这类攻击事先无预兆,也无原因,说打就打。 案例一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玩得是“爬爬比赛”的游戏。比赛中的孩子们既兴奋又欢快,孩子们不时地为自己那队的小朋友加油、呐喊,当看到自己队胜利时,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侃侃也站在队里,脸上不时浮现出浅浅的笑意,他左右环视了一下,突然毫无理由地用左手抓住身旁的欣欣,右手对着欣欣的脸就是一拳。欣欣被打懵了,一只手抚着脸,呆呆地看着侃侃,好象在说:“你为什么打人?”而侃侃若无其事地在那里晃了起来,就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案例二 玩完玩具后,小朋友都拿着小椅子坐下来了,明明看到一个小朋友没坐好,马上跑过去拉他的头发,被拉头发的小朋友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已跑回自己的座位坐好了。我赶紧走过去对他说:“小朋友是不能打人的”。可他响亮地回答:“那个小朋友不乖,他...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8_35277.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怎样对待孩子的对抗行为怎样对待孩子的对抗行为2000年11月28日 09:15 中国儿童网一般说来,正常儿童中有60-80%的孩子不能按父母的要求去行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孩子总是歪着头与父母对立,这说明...

一次性给孩子一年的零花钱,孩子的行为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8月份,我13岁的女儿动起了这样的脑筋:“你们给我100美元,算一学年的零花钱。” 她从她表哥那里得到这个想法:据说可以节省更多的钱。“这100美元到底包括些什么?”我问道。“对...

怎样纠正孩子的偷摸行为要从小培养宝宝好的行为习惯。两三岁的宝宝已经完全能够分清我的和你的、别人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教育宝宝,动用别人的东西时,要经过允许才可以。私拿别...

了解孩子的尿床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尿床(遗尿)是一个与“意志”毫无关系的普通医学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往往会让父母对孩子的自制力、发育和对身体机能的控制能力产生强烈的情绪。父母对尿床的反应通...

行为科学的行为和动机的理论是怎样的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行为是一个概念吗两者概念基本是一致的,但产生的作用与后果还是有区别的。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发生、变更、...

怎样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行为是人对周围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每一位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行为范围广泛,适当与不适当的行为是以同一方式持续发展。幼儿的自我概念深受大人如何反应其行为所影响,许多...

孩子害羞行为的特征和原因是什么孩子害羞行为的特征和原因是什么,宝宝害羞或害怕是我该怎么办:现代行为学家认为,害羞是后天对社会事件的恐惧性病态反应。这可能是下列原因造成的: 1.特定情境下,想起与人交往的...

怎样处理孩子的破坏行为怎样处理孩子的破坏行为,当孩子出现破坏行为时:孩子精力充沛,常常爱搞些“破坏”,尤其是男孩子更是这样。对于孩子的各种“破坏性”行为,应 当具体分析,不要动辄训斥甚至打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