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百科 → 宝宝知识 → 正文

学习共同体:撬动教与学的翻转

更新:03-17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在书中佐藤学先生只例举了有一个有关幼儿园的研讨活动:以 画出记起的画 的题目,小松老师同十二名儿童进行了对话。从一年的回忆中挑选出 最快乐的事 来交谈,把想像的事情加以形...+阅读

林莘老师的华丽转身,我是1993年认识林莘老师的,23年来,看着她是如何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位全国名师。她既是我研究的对象,通过她我探索着教师专业成长的轨迹,她又是我指导的学员,从福州市骨干教师到省级学科带头人再到省级教学名师,我都带过她,算是她的导师了。

和全国其他语文名师一样,林老师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可以说她是一位成熟的教学名师了。然而,优秀之后是自我超越、自我突破,还是走向模式化乃至僵化?林老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 功成名就 之后 清空 自己、否定 自我 ,来一个 华丽转身 ,开始真正地把教学中心从教师身上转到儿童身上,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

三年来,她以 学习共同体 为抓手,以 核心素养 为向导,带领全校教师进行了一场 静悄悄的革命 。我们欣慰地看到,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的课堂生态,一种致力于让每个学生都有尊严地学习的新型课堂,在她所领导的学校正在形成。

福建师范大学 余文森

林莘其名

林学舜

林莘,实姓施,为了要让这辛苦冒出的小树长大成林,她对爸说: 爸,让我姓妈的姓好吗? 可以噢丫头,只要你能成长得好!

只要你能成长得好,既是勉励希冀又是家训。根正苗壮的她,将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融于一身,把坚定柔韧的志向发扬光大,把施姓刚健的蕴含深藏心中。勤于施耕,无惧辛劳;乐于施与,不计酬报。

莘,又读shen,她常说: 莘,莘莘学子也。 对于 学 ,她情有独钟,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她总是孜孜不倦地去探求。为创建优质学校,她常常夜不能寐、思若泉涌,奔放而又缜密地进行着思维的牵连,大胆地将教与育糅合创新,从宏观上谋划新的发展方向,又在微观上脚踏实地争取每一个进步。

福建省语文特级教师

林莘

一次非同寻常的访学

2013年底,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带领省首批名师培养对象前往台湾新北市秀山小学访学。就是这次访学,触发了我对自己以前教学的深刻反思,成为我教学生涯中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们观摩了两节福建名师的语文、数学课,两节台湾一线普通教师的语文、数学课,聆听了秀山小学校长林文生博士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报告,观看了他执教的作文教学课录像。

福建名师的课,反映了当下大陆优质课的特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精心,观课者如同欣赏一场视听盛宴。

台湾老师的课,没有美轮美奂的课件,没有诗一般优美的教学语言,更没有老师激情澎湃的表演。可就在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课上,一个个别样的镜头让我一次次为之震动。U字型排列的课桌,让孩子们有了面对面相互倾听的机会;同桌两两之间轻声交流,让课堂讨论既热烈又不显嘈杂,没有一个 被遗忘的角落 ;同桌两两起立协同汇报,相互补充,没有顾虑和紧张;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不是那么响亮,更不做作,甚至显得有些随意,但每个学生都能静心投入学习 老师话很少,整节课都是学生在思考、讨论、实践、分享。这样的课堂安静、清新、柔软、润泽。

我情不自禁,记下了这样的感受:

等距离面对面的爱!

不是星星点灯,而是全面开花!

角落里的花朵也有了春天!

的确,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这些温馨的画面。但外在的形式往往就是实质内容的载体,没有形式又如何走向实质?

听着课,一位福建老师凑近我耳边悄声说: 照这样上课,你30年武功白练了。

我开始明悟:真正高级的武功必须返璞归真,无招胜有招。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体贴每个孩子的心,充分尊重每个人,让孩子们的眼睛亮起来,享受身心的愉悦。其学习活动形式就好比骨架,而活动内容就是肉体,老师对孩子们的爱以及孩子之间的友爱则似血液。有了爱肌体才能活起来,有了爱才有了学习共同体。

我决定回归本心,清空招式,在新的起点上起步,在学习共同体探索之路上迎接全新挑战。

两段让我深思的观课记录

秀山小学班级没有听课椅子,我们不能再像往常那样远远坐着 隔岸观课 ,而是要站到学生身边,零距离观察他们的活动,真切感受他们的细微变化,不再只关注老师教了什么,怎么教的。

老师下达任务后,孩子们开始写起来。3分钟过去,一个圆脸蛋女生见同桌没有反应,停笔把自己的理解悄声跟他讲了一遍;见他仍没有反应,就画起示意图,更详细地分析一遍;同桌还是没有反应,小女孩有点无奈,但并没放弃: 这样吧,你看懂哪步就先写下哪步。 声音很轻很柔,不给同桌一丝压力,但不放弃的执着终于让同桌拿起了笔

此时在我眼里,女孩如天使般美丽!回到四附小自己的课堂上,一位位来我班听课的老师就成了我课堂教学的观察员,学生学习的发现者。天天来听课的李佳佳老师非常详细地记录了这样两个片断

1.磕磕绊绊的小组合作

观察对象:林家晖、李妍雅小组(两次)

今天上《鲸》的第三课时,林老师让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细细研读,和同伴谈谈有哪些发现。林家晖和李妍雅都找到第四自然段。

林家晖: 有什么发现啊?

李妍雅: 你自己看,每次都这样!(转过脸对我说)老师,为什么我这么悲催啊! (带着哀怨的眼神和语气)

幼稚! 妍雅又对把笔放在嘴巴和鼻子之间的林家晖说。

林家晖: 你有什么发现啊?

李妍雅: 每次都是我先说,这次你先说。

林家晖: 这个虎鲸好凶狠,好残忍,还吃自己的同类。

李妍雅: 对啊。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一吨等于多少公斤啊?你看这里: 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 。第一段说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 ,最大的是十六万公斤重,那三十吨有多少公斤啊?

林家晖: 对啊,对啊,这里是不是写错啦,怎么可能比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鲸还要大呢?

我知道他们知道 吨 比 公斤 大,却不太了解两者之间怎么换算,于是就告诉他们一吨等于一千公斤。妍雅就在书上 三十多吨重 旁写上 30000公斤 ,对我说: 老师,那这里没错。

林家晖把第四自然段几乎每一句都画出来了。林老师巡视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就提醒全班同学:每一句都画,等于没画;每一句都是重点,等于没有重点。家晖又赶紧探头去看妍雅是怎么画重点的,作了修改。虽然家晖自己还找不出重点,也没有自己独立的发现,但他一次又一次向妍雅求助的姿态很让人喜欢。

2.初具成效的小组合作

今天上《新型玻璃》,林老师让同桌两人合作读课文,一个读新型玻璃的特点,一个读用途。王婧涵和高梓豪转过身来,和后面的妍雅、家晖合作。三个人(不包括高梓豪)发明了有趣的 抛球接读法 ,即像传球一样提问、接读 我提问王婧涵 你向谁求助 你传给谁 你要谁帮你补充 。

看来,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也比较有效。但高梓豪没有参加讨论,也不说话。我问林家晖怎么不提问高梓豪。 他不说! 林家晖看着书回答我。高梓豪没有参与,但自始至终都转身朝向他们三人,静静地,很关注的样子。

接下来,林老师分享了一组同学的发现:如果学校的玻璃能够防噪音的话,上课就不会被楼下装修的声音吵到了。林家晖小声地对我说: 老师,如果电脑室用金属丝网玻璃的话,就可以防盗了。 我对他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许。

看着佳佳老师的观察记录,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林家晖,一个特别内向腼腆的男生;高梓豪,存在着明显的沟通障碍。他们两人学习上都有些困难。但我没有想到,尽管女汉子妍雅有些强势,有些不耐烦,家晖还是抹下面子不断求助。高梓豪原先在课堂上一直都是我行我素,人家讨论他画画,人家读书他修笔,对老师、同伴的善意提醒,总是懒懒地噘着嘴嘟囔: 我就不想!我就不喜欢! 这次他依然不言不语,但至少没有排斥,细微的进步令人兴奋呀!

(特别说明:如今的高梓豪已判若两人,不仅能参与讨论,公开发表意见,下课后还常常拉着我就当天学习的内容问这问那,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总是发自内心地夸赞他: 高梓豪!你真高!以你为豪! 连着两个学期,他的语、数成绩都在明显提高。)

根据梅洛 庞蒂知觉优先性、互为主体性、共社群性理论,学习共同体中的协同学习,是符合学生天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大班教学中弱势学生常被忽略,而两人一组的共同体中,每一位学生都要面对另外一位学生,都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个都不能少。实践证明,小范围的合作学习更能提高敏感度。

我也同时在追问自己,我该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弱势学生有效学习?对于像妍雅这样的学生,又该如何引导他们小组内同伴互助,以防 学霸 (学习共同体中的霸王)出现呢?同桌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不应有居高临下的傲视感。台湾秀山小学校长林文生博士指出:理解与掌握学习共同体最好的方法就是当观课者,看15场公开课,记录15场,你的教学理念就会完全改变。

看了佳佳老师的观察记录,当天下午就到班上跟孩子们分享了感受,先说令人感动的合作学习案例,也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希望孩子们能像家人一样合作学习。为避免出现 学霸 现象,我进一步完善了小组交流机制,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第一次讨论让1号说给2号听,第二次2号说给1号听。

一次 退一步海阔天空 的实践体验,蒙台梭利说: 在与儿童的关系上,成人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不是利己,但是以自我为中心,他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一切,因此常常会误解儿童。正是由于站在这个立场上,他才会认为儿童是空的容器,是懒惰的、无能的、内心是盲目的,因而成人必须向他灌输知识,为他做一切事情,引导他一步步往前走。直到最后,成人自认为是儿童的创造者,从与自己关系的角度去判断儿童行为的好坏 而且就在成人这样无意识地抹杀了儿童的个性的同时,成人反而感到自己是在表现对儿童的热情,对儿童的爱和为儿童做出牺牲。

中国教育最荒诞的就是摁着 牛头 吃草,一厢情愿地训练 牛嘴 要张开多少度、如何吃草。由教师 强势教 转变为学生 主动学 ,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传统语文的常见模式是: 激趣导入 整体感知 精读重点段落 品析关键词句 理解内容 体会主旨 感悟写法 读写结合 拓展延伸 。古诗词教学也离不开这样几部曲: 激趣导课揭课题 介绍背景知诗人 自主学习明诗意 想象诵读悟诗情 创设情境人诗境 迁移运用创诗文 。一节课想教的东西太多,面面俱到,条分缕析,层层铺垫,环环相扣,用细碎的问题、阶梯式的教学,牵引着学生一步一步前进。教师 满堂问 ,一节课40分钟内能平均提问76次(北师大余凯团队统计数据)。这样的课堂存在三大问题:

其一,问题设置以教师主观解读为主,学生学习往往是围绕教师的解读演化推进,影响了学生主动思考,学生 被主体 。

其二,一节课问题如此多,一分钟一两个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浅层次思考,思维含量低,长此以往造成学生思考力下降。

其三,老师不停地抛出问题,学生忙着回答,看似互动积极,气氛活跃,节奏快效率高,实则蜻蜓点水,学生印象肤浅转眼即忘。

在学习共同体30分钟短课或1小时长课上,我打破常规,以两三个板块、一两个核心问题来组织教学。如教学古诗《江雪》,在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师生对读的基础上,抓住一个核心问题让学生自学、同伴互学: 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从诗中找出理由与同桌分享。 学生两两交流、协同学习后,各组轮流汇报。

首先汇报的一对组合是倪梓晗、高梓豪。这个高梓豪(前文曾提到)过去从不发言,现在已经能适应共同体学习要求与同伴交流,与同伴一齐起立作答,渐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再游离于课堂之外了。他说: 我喜欢这首诗的原因是雪好大,景色很美。 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对他来说已弥足珍贵。

他的同桌幽默大王倪梓晗总是语出惊人: 我想嘛,诗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满是积雪的江边钓鱼,简直是帅呆了,酷毙了!

第二对组合中林玮翔先发言: 千山、万径 让我们感受到此处景色很美很壮观。 同桌陈润熹紧接着说: 鸟飞绝、人踪灭 说明这里一只鸟也看不见,一个人都没有,周围是多么安静。

近一段时间,很多同学从两人组合转为四人小组。陈知颉、吴昊芮、何文佳、叶子涵这次就以四人组合的方式来汇报:

我发现, 千山 对 万径 , 绝 对 灭 , 孤 对 独 , 蓑笠翁 对 寒江雪 ,对得很好。 陈知颉说。

前两句诗的第一个字 千 和 万 表现的是多,而最后一个字却配了 绝 与 灭 ,感觉像死一般的空和静,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

前两句中的 绝 灭 与后两句中的 孤 独 ,连起来看,不就是 绝、灭、孤、独 吗?

惊叹!这发现连我都没注意到。

方喆的发言总能引人思考: 我想作者写这首诗时肯定遇到重大事情或变故,是被朝廷贬职了吗?是做什么事得不到理解、认可、支持吗?读了诗句,感觉他此时是那样的孤单、寂寞、无助,甚至绝望。

我借机介绍了柳宗元的生平经历,帮助学生更深地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上到这儿,我以为这节课可以完美收官啦,因为从理解诗句意思、文学表达,到作者情感体会,目标都已达成。但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会就此罢休

王乙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不同意方喆的意见,为什么一定是孤独和无奈呢?我读这首诗的时候,就把自己当作诗人,想象在空无一人的大自然中,在大雪纷飞的世界里,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无拘无束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9_12872.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学习共同体——读《燃荻》第19期有感《燃荻》19期中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 学习共同体共同体是一个舶来词, 费 孝 通 曾 把munity 译作 社区 。共同体就跟我们平时所居住、生活的社区一样,只不过 学习...

关于数学共同体培训的几点想法1.数学基本功培训。培训内容:考虑我校数学教师比较熟悉数奥起跑线和冲刺这两套教材,故本学期的练习内容主要参考《奥数》(总主编:单墫和熊斌)。这套教材相对较难,所以由我根据每讲...

小光盘大用处——为纪念市中区幼教学研共同体四年一度的省教学能手评比汇聚了全省百余名优秀教师,相聚在一起切磋教学技艺。,从抽签环节:门外陪同的领导、老师的身影远远比门内抽签参赛选手的身影要多出好几倍,就能看出,园领...

《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读后感在假期里,我认真读了《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一书,当我看到书中第一部 为资深教师身上学到智慧 一小节时,我放慢阅读脚步,细细品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优秀是一...

基于案例的学习构建园本教研共同体昆明市第一幼儿园 近年来,我园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课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的角色发生相应的变化,即: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幼...

学会合作——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后感寒假,拜读了《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这本书。作者是一名日本教授,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养护学校,与一线教师合作,直面学校改革的挑战,精心编制了...

低年级的上课原则——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校共同体陆永芬,第二部分《 学习共同体 的创造 学校改革的案例报告》,佐藤学先生例举了日本16所中小学进行了改革,分析了学校了历史、改革的方案与效果。生动地展示了 学校改革的传统与...

尊重才精彩——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我们常常会用到精彩一词,如果用到幼儿园集体活动中,那就是精彩活动,什么样的活动能够称为 精彩的活动 。书中有这样一段给予我很大的启示: 精彩 并不是指教师 上课 的优劣,而是指...

撬动教与学的翻转林莘老师的华丽转身,我是1993年认识林莘老师的,23年来,看着她是如何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位全国名师。她既是我研究的对象,通过她我探索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