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新生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陪孩子写作业,是父母必做的事吗

更新:08-28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孩子为何不相信父母的许诺]孩子不相信父母的许诺,是有一定原因的:有些家长为求孩子一时的宁静,往往不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种种许诺,让孩子在盼望中等待,而最终以失望告终。如孩子希望有一个声控的洋娃娃,父母...+阅读

每个陪孩子做作业的父母背后都有一把心酸泪,“陪孩子写作业”真的是父母的事吗?前段时间被“陪孩子写作业”的吐槽刷屏,好多人都参与了这场“发泄情绪的狂欢”,也有不少人在做出各自的分析,我们家小朋友也刚好处于还需要妈妈陪伴学习的年龄,家长该怎么思考和处理这个问题的呢?

“陪读”是如何出现的?

其实陪孩子学习不止是小学阶段,早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最初的形态很温和,就是大家都熟悉且赞赏有加的“亲子共读”,跟孩子一起读读绘本,有趣又开心,基本不会有什么人抱怨。为什么呢?因为非功利啊!没有必须达到的目标,家长不焦虑,孩子很自由。当然也有家长会跑来问我:孩子不爱读绘本怎么办?孩子爱撕书怎么办?孩子坐不住怎么办?……但总体而言,都是小问题。大家心里也都明白,这主要还是因为年纪小嘛,等长大点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会加长,对故事、对绘本的兴趣多多少少会提升的。

但到了幼儿园大班、面临“幼升小”的时候,有一部分家长就已经开始“陪读”生涯了。跟从前不同,这时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标准,比如必须学会20以内的算术、必须学好拼音、必须认得多少字、必须能用英文做简单的对话……项目在不断地增加,估计紧张的家长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而且,这些内容在有些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是不教的,这也就意味着,或者报外面的学习班,或者就是家长上阵了。其实,即便报了学习班,许多家长也还是会亲自督促的,尤其是会为孩子制订学习计划,比如报什么班、学什么内容、什么时间点达到什么水平等等,都是亲力亲为。这时候,如果孩子表现不佳,或者态度勉强,家长的各种脾气就已经开始出现。

而这种习惯延续到入小学以后,我想,就是“陪读” “陪写作业”的主要由来。为什么家长们回忆自己小时候,都觉得根本没有“陪写作业”这回事呢?你往前追溯,那时候就没有“幼小衔接”这一说,对不对?顶多有个学前班,也就是把孩子们往教室里一放,能学到点东西就好,家长并不承担学习的最终结果,也就是能否考上某个学校。

所以从我的角度分析,“陪读” “陪写作业”只是表象,根源则在于:家长开始承担孩子学习的结果。这句话写出来你就觉得:这好像有点错位了啊!怎么孩子学习,家长也要承担结果呢?

还是从源头上来说,我觉得是整个环境对“亲子关系”、对“陪伴”的强调,使得许多家长不自觉地承担起了越来越多的责任。刚开始这当然是好事儿,但很容易失去适当的度,把原本应该由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也揽到了家长身上。当你看到其他家长都在为孩子“加课”,当学校里的老师也觉得家长应当为孩子的作业,包括预习、复习、订正等功课负责的时候(比如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这种“错位”就渐渐地加深了。

树立“边界”非常重要

身为家长,我们得意识到,固然,孩子的学习质量很重要,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但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树立起清晰的“边界”,对孩子的成长同样重要。因为孩子要成为他自己,需要有独立意识,也就需要从父母这里“分离”出去,从家到幼儿园,再从幼儿园到小学,“分离”和“独立”的过程也应该是在不断加深。孩子会越来越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事情。但“幼升小”及进入小学后的“陪读”状态,却在某种程度上打断了甚至阻碍了这个过程。

事实上,在这种共同背负(原本应该是孩子的)责任的过程中,在“边界不清”的关系里,不仅仅孩子的独立性发展会受到阻碍,这对他的成长非常不利,而且家长也并不舒坦,反而变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暴躁。因为一方面,很容易把孩子跟自己等同起来啊,孩子没做好,就等同于自己没做好,但又不能代替孩子做吧?就只能倒逼孩子,对不对?另一方面,家长的时间被侵占,也会导致整个状态变差,原本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做不成了,家长的自我也在缩小。

不过好在,一旦意识到这些问题,其实解决之道也很简单,就是划定清晰的“边界”:什么是家长要做的,什么是孩子得自己去做的。

家长的自我边界。这或许是很多家长都容易忽略的,所以我放到最前面来说。就是家长自己想要做什么、需要什么、不希望遇到什么情况。比如我,我需要每天有一段足够长的、不被打扰的时间,可以专心写作。那么在开始之前,我就跟孩子约定:现在妈妈要去写稿,1小时内请不要打扰我。这就是划出“边界”。要不然,孩子每隔10分钟就找我说点话,我的写作就完蛋了。我得让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我不可能无限制地围着他转。而我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关系是相互的,调整则是从自己开始最容易。一旦家长开始声明自己的边界,转回头,也就更容易理解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独立边界。

家长的责任边界。要明确,家长并不是对孩子负无限责任的。我们要为孩子提供成长所需的资源,但不确保他必定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我们可以跟孩子探讨“作业”的意义、完成作业的最佳方法,以及以身作则让他看到“认真”工作/学习是什么样子的,但“完成作业”这件事本身是孩子的责任,而不是家长的。在其他事情上也一样,比如做个手工,家长可以给予协助,指点做法,但直接动手做就不合适了。哪怕孩子做得不好,歪歪扭扭,那也是他的学习过程;哪怕他做失败了,家长给予安慰和鼓励,再来一次就是了。包括给予安慰这件事,我都觉得是需要划定边界的:孩子就是得学会自己处理各种情绪,家长只负责提供方法和协助。总之,一旦把“边界”这个概念放进来,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清晰。

事实上,家长有时候也是惯性使然,老觉得孩子很小、需要保护和教导。那么就要经常提醒自己、乃至强迫自己,退后一步。其实只要尝试几次,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孩子自己处理他的事情,状态和结果都蛮好的呀!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之前没想到过的新可能,比如用一些家长都没想到过的新办法,或者展示出一些家长都没意识到孩子已经具备的能力。总之,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越来越独立的过程,如果家长觉得自己跟孩子反而“绑”得更紧了,那就需要反省一下“边界”问题。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6_30699.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父母与孩子共餐的好处吃饭,并不仅仅是孩子个人的事情,更是全家的事情。亲子共餐,不仅能帮助孩子充分吸收营养,而且还会赋予孩子更多的知识和快乐。亲子共餐是绝佳的教育机会。英国家庭素有 把餐桌当...

孩子们给父母提的意见摘自:莱阳市童心教育集团 作者:董翠珍 前几天跟孩子们讨论了一个平时父母做什么事是你最不喜欢的?下面是孩子们的回答:(由于一节课没讨论完,所以暂时就这么几个孩子的话了) 王 志:最...

父母越爱孩子,孩子越不孝,关键是爱的方式出了问题有人说父母越爱孩子,孩子越不孝。我觉得这句话太绝对,太片面了。我见过父母很爱孩子,孩子也很孝顺的;也见过父母很爱孩子,孩子很不孝的。父母爱孩子,本身没有问题。之所以会有孩子...

父母总是唠叨孩子的缺点,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孩子在两岁之前的大脑对大人的各种言语还不能理解,在你反复唠叨同一个问题或者一个缺点。孩子的只能误理解为这个人老爱和自己聊天,并且认为唠叨时那种表情是大人正常的表情,甚...

父母与宝宝沟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相爱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只是把家庭当作休息和睡觉的地方,有的父母在家中说一些消极负性情绪的话,如对社会不满等,孩子在青少年时代常常感觉不到快乐,也...

父母给幼儿园的一封感谢信篇1:给幼儿园的感谢信 尊敬的幼儿园领导和老师: 我是贵园亲子班悠悠小朋友的家长,这天是怀着一颗十分感激之心给你们写这封信的。 说实话,和许多家长一样,在孩子入园前,我们也感到...

父母和孩子在理解中前行三八 节,幼儿园开展 护蛋行动 活动,孩子通过亲身体会,理解妈妈的辛苦,引导孩子用感恩和理解的心面对妈妈,这项主旨活动的开展很有意义,我为老师的巧妙构思叫好和赞赏。 活动准备前...

宝宝高AQ,父母这样做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女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在行为上也常常表现得浅尝辄止,缺乏忍耐力。这其实并不是她们自身造成的。她们长期生活在被伺候、被服务的环境里,从进小学到读大学,以致...

帮助孩子度过父母离异关当今时代,夫妻离婚已不算什么大事,然而这种家庭结构的转变,亲情的拆离,不仅会在孩子的心灵中荡起痛苦、哀怨、消沉的涟漪,甚至会毛难以抚平的创伤。处理不好会成为毁掉孩子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