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新生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幼儿园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多元策略

更新:09-16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中国幼儿教育与多元智能理论]中国幼儿教育与多元智能理论 一、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背景 幼儿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园幼儿达2400...+阅读

【摘要】民族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音画、音诗、音话、音律、音游等五方面出发,探索幼儿民族音乐欣赏活动的多元策略,使得民族音乐欣赏活动更易于被幼儿接受,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激发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欣赏;多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12-0049-02 【作者简介】许丽萍(1975-),女,江苏张家港人,张家港市东湖苑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音乐是世界通用语言,人们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传递文化。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的一员,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文化价值。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提出:“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奠基阶段,音乐教育是幼儿期最好的启蒙教育方式之一,为此,我园开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五名”工程实践研究》

(五名指:名画、名曲、民俗、名著、名片)的课题研究,巧妙地将民俗知识融进音乐中,促进幼儿审美情感、认知能力的提高。

一、音画结合,让音乐更形象

(一)音乐与画面的结合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如果仅凭借教师的讲授,民族音乐中的许多民俗和器乐知识是很难被幼儿接受的。因此,在幼儿园中,音乐需要借助于画面,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这里所说的画面可以是录像、绘画、图片,也可以是教师制作的课件,还可以是教师当场勾勒的简笔画。 在将音乐与画面结合时,我们常使用两种策略:一是画面前置,对于比较难理解的音乐内容,可以首先出示画面,让幼儿通过画面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然后将音乐的内容与画面匹配,如在欣赏《牧童短笛》时,我们先给幼儿展示了中国画家李可染的“牛”系列水墨画,他们看了国画之后对乐句有了感性认识,对音乐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二是画面后现,对于幼儿已有相关生活经验的音乐,或是为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在幼儿欣赏音乐之后再呈现画面,如在黎族音乐《竹竿舞》中,由于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有了玩竹竿的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在幼儿欣赏音乐后,根据幼儿的回答画出或贴出竹竿开合的形态,从而为幼儿尝试跳竹竿舞作好铺垫。

(二)音乐与线条的结合 音乐既是声音的艺术,也是线条的艺术,五线谱上的符号就是音乐感情色彩的体现。对于幼儿来说,五线谱上的音乐符号比较难以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喜欢的符号来表现和理解音乐。当音乐呈现柔美时,可以用一些波浪线、螺旋线来表现;当音乐节奏明快时,则可以用锯齿线、短线来表现。如在欣赏名曲《化蝶》时,由于音乐乐句比较冗长,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句,教师引导幼儿用蝴蝶飞舞的螺旋线来画乐句,在乐句每八拍结束时贴上一朵花,表示音乐表现的是蝴蝶找花的情景,同时也帮助幼儿了解这段乐曲(节选)共有四段,教师还请幼儿在螺旋线时用柔美的动作来表现蝴蝶飞舞,在每个乐句结束时“花”的部分表现出蝴蝶在花上休息的造型,从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

二、音诗结合,让音乐更达意

(一)音乐与古诗的结合 古诗与民族音乐均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并具有一定的相通性,能够带给幼儿经典的美感。如在欣赏名曲《春绿江南》时,教师边放音乐边跟随乐句朗诵古诗《春晓》,让幼儿既能感受到乐句的段落,又可以理解音乐所展现的暖阳、鸟啼、花开、春雨的景象,并能体验到音乐舒缓、悠扬的意境。又如在欣赏名曲《杨柳青》时,教师跟随音乐乐句,朗诵古诗《咏柳》,让幼儿感受到春天来了,绿色的柳枝在春雨中生长、在春风中随风飘扬的情境。

(二)音乐与儿歌的结合 儿歌是我国的民间瑰宝,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童谣,念起来朗朗上口,与音乐一样富有节奏。我们尝试将一些儿歌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在为音乐增添游戏性的同时也赋予了儿歌更多的美感。如在欣赏音乐《金蛇狂舞》时,教师在明朗的节奏中朗诵儿歌《新年到》“新年到、新年到,敲锣打鼓放鞭炮”,使得幼儿在熟悉的儿歌中很快就理解了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又如在欣赏昆明地区传统童谣《对歌调》时,教师结合诙谐幽默、音节和谐、结构工整、朗朗上口的童谣“对歌对在洗马河,小娃娃来了一窝窝;东一榔头西一锤,好像说话的小八哥”,让幼儿亲身感受到昆明地方音乐的特点。

三、音话结合,让音乐更有趣

(一)音乐与童话的结合 童话非常符合幼儿泛灵的思维,是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故事形式。将音乐作品与童话故事结合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特别是对于民族音乐来说。如在欣赏民间乐曲《红绸舞》时,教师根据音乐的变化创编了“兔子和狼”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跟着音乐节奏体会“逗引”和“躲藏”的情节和动作,从而让幼儿在童话情节中体验快乐,并掌握了乐曲的特点。又如在欣赏民乐《二泉映月》时,教师以童话《卖火柴的小姑娘》作为旁白,伴以寒冷、黑暗的画面作为背景,让幼儿体验音乐中的凄凉并产生同情的情感。

(二)音乐与象声词的结合 除了使用形象的童话来诠释乐曲外,我们还会利用幼儿喜欢的象声词来烘托乐曲的气氛。如黎族乐曲《打柴舞》(又叫竹竿舞)旋律明快、节奏清晰,其中强有力的节奏敲击声的反复,再现了竹竿舞的热闹场面,在每个乐句最后两节可以让幼儿高呼“嘿!呵嘿!”,让他们切实地感受到乐曲的豪迈洒脱、节奏的分明有力。

四、音律结合,让音乐更生动

(一)音乐与律动的结合 幼儿期是孩子动作语言发展的高峰期,他们动作语言往往优于口头语言的表达,而律动活动正是以动作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结合了律动游戏。如民间音乐《喜洋洋》节奏欢快轻松、充满喜庆氛围,而饺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在节日里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欣赏这首曲子时,我们采用了“包饺子”这一律动游戏来配合,将音乐分为ABA三段:第一段表现擀饺皮,第二段表现放饺馅、捏饺子,第三段则表现饺子沉到锅底再慢慢浮上来,然后不停地翻滚,最后被冷水浇的过程。幼儿通过参与这个律动游戏,不仅获得了包饺子这项民俗活动的经验,体验到了节日的欢快;还通过游戏的动作,感受到了音乐的热烈、情绪的欢快;更通过动作变化感知了音乐结构,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

(二)音乐与乐器的结合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由民族乐器演奏的,幼儿使用的演奏乐器中有部分属于民间打击乐器,如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使用这些适合幼儿的民族乐器来配合民族音乐演奏,不但符合乐曲的性质,也易于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美感。如在欣赏民间音乐《喜洋洋》时,我们让幼儿选用鼓、锣、钹、木鱼、板鼓、铃鼓等乐器跟着音乐一起演奏,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能力。

五、音游结合,让音乐更好玩

(一)音乐与游戏的结合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方式,将音乐与游戏结合,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欣赏音乐《金蛇狂舞》时,我们带着幼儿一起玩民间的舞龙游戏,让幼儿伴着音乐明快的节奏,在不同的乐句中改变舞龙的方向。又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我们选用跳绳的体育游戏,让幼儿三人一组(两人甩绳、一人跳绳)跟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跳绳动作。通过音乐与游戏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幼儿更加喜爱和了解音乐。

(二)音乐与操作的结合 幼儿的活动离不开操作,我们在音乐活动中设计了一些可操作的环节,以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如在欣赏彝族音乐《七月火把节》时,为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中的内容,教师绘制了许多卡片,在欣赏音乐后请幼儿试着将卡片内容排序。通过对图片的操作,幼儿更清晰地了解到音乐中表述的转圈、打招呼、欢呼等情节,为之后的动作表演作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 [美]洛伊斯?乔克西.柯达伊教学法1[M].赵亮,刘沛,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10). [2] 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 杨立梅,蔡觉民编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 [美]基维.音乐体验的哲学思考[M].徐江媛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0.4. [5] [俄]根纳季?齐平.音乐活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董茉莉,焦东建,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2. [6] 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2. [7] [德]克莱南.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M].金经言,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5.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6_53184.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幼儿多元智能教育幼儿多元智能教育 长久以来,不管哪一个阶段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都强调以认知为中心的教育,“智商”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重点。 孩子的智力发展一直是父母们非常关切的话题。传统上...

中班幼儿在多元智能活动中主动性的培养中班幼儿在多元智能活动中主动性的培养 论文摘要: “以人为本,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宗旨的现代教育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而现代教育还存在着以追求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为主要目的...

幼儿多元智能发展实施和探索幼儿多元智能发展实施和探索 我园从上学期开始实验的多元智能课程,这是一门新生的课程,刚接触它时我感到比较难,不知从何处入手,但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积累我发现它与我们以前的...

教育思想与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珠心算教学中的探索算盘是我国数学史的一个重大发明,其中蕴涵丰富的数学运算思想,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在全世界广泛使用。近年来,基于算盘能促进人思维的敏捷性、在运算上的优势,将算...

在幼小衔接中运用多元运动形式培养幼儿任务意识幼儿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跨两个阶段,即学前向学龄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衔接尤其关键。多年来,幼教和小教间就如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你忙你的,我做我的,无形中加...

多元新教材培训有感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作为公办幼儿园教师之路该如何走?又该如何做?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创新,这是我...

《利用乡土龙狮文化,开发幼儿多元智能的实践研究》阶新《纲要》中指出: 家庭、社区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一年来我园通过开展亲子活动、集体活动、自主性游戏活...

音乐欣赏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实施方苏州市吴江区第五批学年课题 课题实施方案 吴江市盛泽镇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背景 (一)、音乐欣赏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研究价值: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

美国幼儿园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启示多元文化教育是美国现代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和一场改革运动。克瑞斯汀(Christine,1999)认为,多元文化教育是“基于对民主的珍视和信仰,在有文化差异的社会中和多种文化相互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