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新生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消极型低自尊形成的原因——自尊心保护

更新:10-22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保护幼儿的自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要做到热爱幼儿,尊重和保护幼儿的人格和权利...+阅读

儿童消极低自尊的形成,往往是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因素都可能形成消极的低自尊,但是,单一的因素一般不会形成儿童的消极低自尊。

一是家庭成员的普遍低自尊。

无庸置疑,一些家庭处于社会的弱势地位,这些家庭的成员有可能具有低自尊的倾向。这些倾向会影响儿童,导致儿童的低自尊。例如:

极度贫穷。由于家庭成员的生理缺陷或者遭受后天灾祸,某些家庭可能形成极度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地位低下。如果这个家庭的成员又被这些困难压倒,就可能产生自卑感和低自尊。

家庭内部严重冲突。夫妻之间、父辈与祖辈之间经常吵架,相互打骂,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导致家庭名声的严重损害和家庭成员的低自尊倾向。

家庭成员因品德或社会问题严重受挫,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

如果儿童由于家庭因素而经常遭受他人的歧视或嘲笑,儿童又难以改变家庭的现状,这会加剧孩子的自卑心理,影响到孩子的自尊。

二是个人先天不足和生存环境缺陷。

身体残疾。如肢体残缺,听力、视力和语言障碍,过于肥胖、矮小、虚弱等;相对而言,听力、视力和语言障碍的儿童导致自尊丧失的可能性并不大。

智力障碍。在多次经历失败或遭遇他人嘲笑后,孩子可能怀疑自己,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产生自卑感和低自尊。

相貌不佳。

生存环境缺陷。如父母之间相互指责、离异之后对儿童养育的相互推诿,都会因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而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导致低自尊。

三是没有形成安全型依恋,或者没有渡过自主感心理危机

由于生理或养护的原因,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从小就不满意,并在婴儿时期(12-18个月)就有对孩子的否定(不喜欢)倾向。他们对婴儿缺乏耐心,对婴儿的要求没有积极反应,并对婴儿表现出消极的感受,如讨厌、烦燥等等,导致儿童对父母没有可以信赖的稳定看法。这样的儿童,很难形成安全型依恋,长大以后也很难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婴儿一岁半以后,已经学会走路,能用语言与他人交流。这时,婴儿试图摆脱外部的控制,按照自己意图来 自主的 行动,开始讲 我如何 、 我自己来 ,渴望自己吃饭、穿衣、走路。这些想法和做法,体现了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的追求。

然而,这时的他们会遇到能力不够和不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困难。因此,他们对父母具有双重渴望,一是希望父母放手让自己做一些探索活动,二是想获得父母支持和宽容。

如果父母允许幼儿的 自主 探索并提供机会和帮助,婴儿就会有一个舒展的感觉,顺利渡过自主感心理危机。

如果父母不喜欢孩子、不关心孩子,使孩子缺乏成人照料,自主的探索经常失误甚至发生危险,孩子就会缩手缩脚;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他们的失误经常遭到过分严厉的指责和惩罚,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感到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这被称为没有渡过自主感心理危机。

如果孩子没有建立安全型依恋,没有渡过自主感心理危机,3岁以后,就会延续对自己能力的怀疑感,也会延续胆怯、缩手缩脚的行为表现。在这时候,如果成人有仍然没有有效的支持和指导,甚至继续受到成人的指责和讽刺,就会使儿童在成人看重的方面表现的越来越不理想,最终儿童走向自卑和低自尊。

四是遭受长期的否定。

即使到了幼儿阶段(3-6岁),儿童也还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只是通过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己。因此,他人的评价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重要的作用。

3岁以后,孩子获得更多的移动自由,语言发展已经达到足够水平,从而使他们能够提出问题,并开始形成 进取 的意识,试图对自己的行为 负责 。如果这时,儿童的主动活动得到鼓励,他就会有一个愉悦的感觉,发展出一种主动的意识,他会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积极的探究,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

这个阶段,幼儿的重要人物扩大到家庭的所有成员、幼儿园老师。

不幸的是,确有个别孩子的主动活动会经常受到指责,而且这些指责往往是连续的。这种连续、长期的指责会让孩子为自己的存在感到 内疚 ――他不能解释为什么自己总是被认为不行。为了防止这种否定性的评价,有的孩子选择的沉默、唯唯诺诺、缩手缩脚。

儿童的这一表现,让他更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会让他有更多的消极体验。成人否定――儿童退缩――成人的进一步否定――儿童的进一步退缩,这一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儿童对自信和自尊的丧失。

按照常规,孩子犯点错误是正常的,常规的批评儿童也能接受。但有的父母和老师为了强调自己批评的说服力,说明自己批评的有道理,往往愿意把儿童所有的缺点和错误积累起来,一批评就是一套。这种算旧帐式的、积累的批评,会让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而只看到缺点,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并导致自尊丧失。

案例:算旧帐的批评

有的父母或教师在遇到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他过去犯过的错再搬出来,进行数落。有的父母和老师在批评孩子时,总爱带上 从来 、 每次 、 总是 、 从来没有 、 都 等等字眼。如:

你怎么每次画画都要老师帮忙,从来没有自己独立完成过一次。

你总是说改正,从来没有做到过。

你从来没有做一件好事,怎么做坏事总是有你的份呢。

你连加减乘除都弄不清楚,怎么这么笨呢?

上次你拿别人的东西吃,这次又抢别人的玩具,你到底是怎么了?

你又说话了,上次一个中午都在讲小话,你看你有什么好啊!

长此下去,这些过失就像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搞得幼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永远抬不起头来。其结果只能是大大地挫伤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

将一个人 所有 的缺点和错误逐步积累起来,完全可以使长期否定成为可能。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成人 算旧帐 。很多父母却不了解这个道理,教育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 历史上 的种种不是。这样,会让孩子感觉自己 从来 就是不好的,天生就是 不行 的,因而今后也不可能 行 ,对表现自己、赢得自尊失去了信心。

五是全面否定。

儿童在一个方面受到否定并不可怕,他可以在另外的方面得到发展,赢得信任和尊重。可怕的是,有的父母和老师会把儿童在部分方面的不理想,扩大到所有方面,导致儿童无论在哪个方面,都不能得到成人的赞赏,这将导致儿童对自己能力的全面怀疑。

儿童的活动主要是在家庭和幼儿园(或者学校),所以,父母和老师的评价对儿童特别重要。

事实上,儿童仅仅在家庭受到否定还不可怕,当他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后,还可以受到老师的肯定而扬起自尊的旗帜。可怕的是,一些家长会把儿童在家庭的 劣迹 推荐给老师,并引发老师的否定。同样,如果儿童仅仅在幼儿园受到老师的否定性评价,也不可怕,因为他在家里还是受欢迎的(这也可能是部分幼儿不愿意上幼儿园的理由)。可怕的是,有的父母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而把老师的批评扩大化,从老师的批评引发出家庭的不满和否定,特别是在学业方面。

两者的结合,会让孩子感到,自己 真的 不行。

案例:作业拖拉的孩子

昨天下午很晚了,儿子才从学校回家。

回来后才知道是因为在校作业没完成,做得很迟,被老师批评了一顿,留在那里继续做,去接她的外婆也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说老师怎么怎么说他,反正就是告状,儿子到家见到我们也一副可怜的样子,不敢见我,生怕我们又骂他,他说自己做作业慢,老师像看了很多暴力片一样骂人。

我知道老师不是他说的那么可怕,但在他内心肯定是怕死了。我也知道儿子这个学期做作业是有些拖拖拉拉,慢得很,也正在气恼中。但看他那个样子,我又很心疼,生怕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老师教育学生改正拖拉的毛病,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希望老师能采用不伤害孩子学习兴趣和自尊的方式,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

我认为,如果家长坚持上述态度而不过分被老师渲染,这个孩子还不一定丧失自尊。

必须强调的是,学业是儿童走上社会之后最为关注的领域,而学业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儿童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证明自己的学业是与他人一样优秀。所以,教师在学业上的否定会严重损害儿童的自尊。

六是唠叨和与子女的分离。

许多母亲喜欢唠叨,但我们必须知道,母亲的唠叨会巩固儿童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并加剧儿童自尊心的丧失。

第一,母亲所说的都是儿童确实犯的错误和实际存在的缺点,儿童没法反驳。但不停地唠叨和指责,会让孩子抬不起头来,感到没有挽回面子的希望。

第二,由于父母的唠叨太多,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好,导致孩子 失聪 。有的父母一边唠叨一边追问孩子, 我的话听见了没有?

慑于父母的威严和好意,也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孩子只能顺着父母的意思,选择地说 听见了 ,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6_79356.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帮助儿童正确认识他人的批评——自尊心保护儿童会经常遇到他人的否定性评价。此时,儿童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体验,也会向另外的成人诉苦,甚至抱怨和发牢骚,表达对否定性评价的不服气和对评价人的不满。例如,孩子在学校获得否定...

儿童为什么必须拥有自尊自尊心儿童拥有自尊的意义 (一)自尊是人的基本需要。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六个层次,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爱的需要、归属需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奖励儿童的勤奋和成就——自尊心保护这种形式应该应用于孩子通过一个阶段努力取得的重要进步,比表扬应该更正式。 成人对儿童的奖励,既有对孩子成绩的肯定,也有对孩子努力、勤奋等个性品质发展的肯定。对于极其个...

自尊儿童的分类及表现——自尊心保护第四节:怎样唤回儿童的自尊心 自尊是儿童的内在需要,一般说来,儿童的自尊心是强烈的。只要不是经受严重的摧残和打击,儿童的自尊心就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偶尔、局部、公正的否定...

宣扬儿童的隐私,会影响他们的自尊感和自尊心我们常说 亲密无间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心理学家认为,个体之间如果距离太近,会产生拥挤和不舒服的感觉,因为拥挤破坏了主体对领域和空间的需要。所以,亲密 无间 是相对的,而亲密...

让儿童学会自我肯定-自信心自尊心保护让儿童学会自我肯定,重视自己的感受,是增进自信、防止儿童过分依赖外部评价的重要措施,也是帮助儿童发展兴趣、形成独立人格并勇于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重要措施。 父母要经常和孩...

儿童拥有自尊自尊心的意义(一)自尊是人的基本需要。 作为自然社会中的生命,人必定希望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这个理想包括过程(目标),也包括过程――这就是在处理社会事务时顺利、心理愉快等现实的理想状态...

如果有人当面批评我的孩子,要尽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首先,我的孩子,我自己非常了解,我知道他是一个善良、纯真的孩子,我相信他不会故意做什么坏事,即使做错了什么,也是无心的,不是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所能掌控的,这样的错,不是他本身的错...

尊重孩子个性,呵护孩子自尊每个人都有尊严,小孩子也不例外。小班的孩子年龄虽小,表面上看似乎不懂事,但是他们的自尊心更脆弱,更需要加以呵护,特别是对那些特别调皮或性格内向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尊重他们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