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新生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幼儿教育真的存在人文缺失吗

更新:03-17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微笑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幼儿教育的50个细节》读后]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 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的中间 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 微笑是人类最甜美、最...+阅读

对幼儿教育中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思考

[摘要]:通过对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的理解,对现代科学技术状态下幼儿教育的浏览,不难发现在物质生活丰足的条件下,我们的儿童教育呈现出精神上的落差。其实,要解决那些问题的关键,必须是要承认人拥有一种独立的精神生活能力。教育则应该是一种呵护人的成长叩访人的灵魂彰显人的个性关怀人的生命的充盈着人文情思的温暖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汇,灵魂与灵魂的告白;让儿童成为真正的 儿童 ,归还儿童的本真。

[关键字]:幼儿精神教育人文教育

一:对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的理解

从中文来看,人文可拆分为 人 与 文 两个部分, 人 指的是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 文 指达到这种理想人性的方式,即文而化之的培养方案。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应该是什么 应该如何做 ,是求善。它首先是寻求人性。丧失了人性,就丧失了人文,也就丧失了 人 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从教育上看,人文主义所坚持的一贯原则是追求人的更全面的发展,能在通过人文学科的传授,使人的发展达到更高的科学水平和状态,以实现对人性的拓展,并能够在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确认人的主体地位及人的精神力量。它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即求善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是 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

精神教育,简单的说,就是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的教育。英文为spiritualeducation或educationforspirituality。概括地说,是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即使是在西方人的眼中,就学校教育中的人的精神发展问题,也是全面教育目的观察视野中的一个问题, 若无这一点,教育将很难取得成功 。其具体可指向人的心理健康、人的道德水准的提升、其宗旨在确定并坚守人的精神信念。人的精神是存在于人的身体结构中,并表现在人的活动之中,对人的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精神教育就是要 帮助人们养成自己的精神生活,也使他们成为别人精神生活发展的教育者 。

概念的阐述只是为理解人文和精神教育提供了一个 语境 。如果用探究的目光对现代科学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一番浏览,不难看出,技术对人精神空间的挤占,物质生活的丰足对人的诱惑,导致了人在精神上的危机甚至沦落,使现代无暇去审问人的本质和归宿。二:现代科学技术状态下的幼儿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

在科学已经在一切精神文化领域取得完全胜利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已经以合情合理的方式从其本阵状态中沦落为 科学 了。面对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的发展空间的挤占,每一个关心教育关心自己发展命运的人都在思考:物质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带给我们的全部是生活的安逸和舒适吗?其实不然,在振耳发聩的现代化的鼓噪声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从娱乐与休闲到消费与时尚等都莫不以成人式的 快餐式 精神为主导,并成为排斥儿童文化,挤占童年精神生存空间的强势文化。 科学把天地万物视为对人来说的可用之物,而忽略了它们本身也是历史的造物。对于现代人而言,已经很少有人会仰望星空歌颂自然了,这不仅是诗意的消解,而且意味着人的精神匮乏 。另外,现代的钢筋混泥土建筑和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使得儿童回归自然乡土,体验民俗人情的渴望已经变得越来越是一种奢侈。还有,现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手段的便捷,也在淡化着传统民族节日的氛围和亲情沟通的淳朴与自然,对今天衣食丰足的幼儿而言,他们还能找到那种父辈们因一根棒棒糖就能获得极大满足的情怀吗? 易拉罐 式的一次性消费不仅养成了幼儿即用即扔的消费习惯,更造成了不愿意付出艰苦劳动就能坐享其成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致使人类艰苦的探索过程和孜孜不倦奋力以求的精神品质被简单、实用、侥幸等心理倾向所代替。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是以毁坏人的需要为代价,确切的说,是一种精神退化和堕落。无疑,越是技术理性化的精神文化,也就越是都市化的快节奏的,也就越使得儿童独特的精神以及文化沦落为现实文化和成人精神世界的附庸。难道,儿童独特的精神文化就真的让它那样依偎在成人精神文化之中,成为 小鸟伊人 吗?

对于物质文明的繁荣而言,精神上的巨大落差毕竟不是一件幸事。有一种说法:处于工业文明阶段的学校教育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它带有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于是,人们对教育改革所寄予的种种美好愿望,不过是一相情愿无济于事。这样,无疑是承认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毁灭性摧残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体系,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所存在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事实:市场运作下的幼儿园追求的 实利状态 ,办园贵族化,精品化而且往往大众化。陈鹤琴先生当年所驳斥的幼儿园的富贵病,在今天已经为扩大生源不顾幼教特点,人为超标班额,各幼儿园对所谓 特色 的追求,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接见,繁华于表层而未能深入实质过程的冠冕堂皇的种种 最终,无论是园长还是教师在带着职业的倦怠和疲惫,根本就很难有精力和心思考虑到孩子在教育中的情绪和感受,所谓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仅仅成为宣传的口号。无疑,教育沦为一种追逐功利主义的招牌或工具,教育以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职责在现代社会有丧失殆尽的可能。

其次,在幼儿园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由于来自家长的要求,或是幼儿园的原因,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倾向日益严重,往往加大延长幼儿计算或科学之类的教学强度和时间,而轻易并排挤人文知识或经验的学习和积累。一位三岁的幼儿,在听完奶奶娓娓道来的一个世代相传的美丽传说----《嫦娥奔月》之后,竟用她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天文学知识来对故事中的 科学谬误 ,进行纠正。有谁会说孩子如此 睿智 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欣慰而不是一种悲哀?尤其是在受传统班级管理习惯力量的驱使,教师统一指导下的集体教学活动相对比较多,过多的强调纪律或规则,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自由交往、自由游戏的情感体验、也降低了幼儿积累人文经验涵养人文精神的可能。教育遭到的困境在一个物质世界趋于大同的背景下具有普遍性。二十一世纪,在西方有识之士描述的文化地图中,引人注目的将是新的世界观和人的完整发展、完整生活。他们还认为教育只有更多地关注人的本身,人才能持久体现其价值。另外,日本企业界巨头稻盛和夫与当代思想家梅原.猛进行了一次长谈,他们一致认为,当代日本人缺乏三种教育---创造教育、环境教育、心灵教育。他们尤其对心灵教育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甚至呼吁: 要让具有哲学思想的人来开办新的学校 。

看来,现代教育是用科学的认知逻辑来理解人类社会乃至重设世界整体的意义,才导致了教育精神领域的规范危机

三:对幼儿教育中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展望

教育是与人联系最密切的社会现象之一。因而,旨在培养、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就更需要一种更关心人的哲学。斯普朗格指出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 唤醒 ,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哲学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关怀直接导致教育引导人的精神性发展。奈勒(Kneller,G.F.)指出,哲学解放了教师的想象力,同时指导着他的理智。教师追溯各种教育问题哲学的根据,从而以比较广阔的眼界来看待这些问题,教师通过哲理的思考,致力于系统地解决已经认识清楚并提炼出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那些不能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的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倡导精神教育,期盼人文教育价值取向,是面对今天的社会和人生困境所选择的某种归真之路。而 教育只能从认识真理开始 。早在100年前,瑞典著名女教育家爱伦.凯发表了《儿童的世纪》一书。她本意是希望在20世纪的教育中,弘扬一种以幼儿的幸福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使命是多么崇高的啊!它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传统和信仰,在充分尊重多元化的情况下,促进每个人将其思想和精神境界提高到普遍行为模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自我的高度,这甚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 。

试想,一种教育若不能使教育对象在精神世界获得相应的进步与拓展,又怎么能说是成功的教育。同样,一种漠视儿童精神发展的教育怎么能够培养精神。在新世纪里,教育者应该着眼于解放儿童的教育价值观。所谓解放儿童,实质上是改变对儿童的看法,将儿童当成一个理性的动物,当成一个 人 看,让他拥有着与成人一样的人格和权利,而不是成人的附庸;将儿童当 儿童 看,承认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而不仅仅将他看作人的预备;在儿童成长阶段提供与其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让他们的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的的伸展,还幸福于儿童。从教育哲学的高度来看,解放儿童的基本内涵,就是真正把儿童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选择的主体和创造的主体,并根据这种教育哲学意义上的儿童观,把儿童真正培养成为创造历史的主体。解放儿童,首先是解放教育者自身的精神和观念,然后才会有生机勃勃的教育形式。真正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对白,要是总漠视精神,结果只能是精神的荒芜,否认精神的结果只能是精神的倒错。[14]

面对20世纪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科学主义思潮的统辖,在人类刚刚进入21世纪,应该更多地坚持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用人的精神世界的健康和谐发展平衡和消解由于物质主义肆虐带来的人的发展的缺失和遗憾,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态度去改变人的生存境遇的困惑和窘迫,将人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到一种新的境界。学前教育内容选择反映于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上。按照新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五大领域。按照新纲要的实施精神及有关要求,幼儿人文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时间长度都远远超出自然科学学科之上。可见,相关政策及规定是很好地体现了 人文学科的内容是学前课程中的主要内容 。人文课程的目标在于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生身上的 人文需要 ,想他们传递一定的 人文知识 ,培养他们对于自己对于他人以及环境的 人文理解 与 人文关怀 意识和能力,促使他们树立高尚的 人文理想 和 人文信念 ,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成为一个 公民 [11]于小茅教授说过:一种呵护人的成长叩访人的灵魂彰显人的个性关怀人的生命的充盈着人文情思的温暖的教育。[12]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要体现这样一种思想的教育。实际上,本次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就是呼唤一种人性化的一种生命化的温暖的人的教育。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6_8825.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站在上学期科研成效的肩膀上,反思调整科研缺失本学期围绕北仑区教科所工作部署和精神思想,坚持 科研兴园、特色强园、质量立园 ,稳中创新地走好科研之路,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教育实践意识,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 以...

发挥园长角色作用服务幼儿教育工作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中心幼儿园 尹从菊[摘 要] 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育质量,办好幼儿园,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关键在于园长。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首...

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日本幼儿教育观感应日本同行邀请,我参观了日本保育园、幼儿园共计20所,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户外活动。日本幼儿教育最大特色之一就是为幼儿提供充分自主、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性游戏。他们的做...

德国的善良教育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2德国是一个崇尚教育的国家,其悠久的教育史中不乏康德、黑格尔、尼采、歌德、爱因斯坦、赫尔巴特、叔本华、韦伯等世界级大师。“善良教育”是德国教育的特色之一,经过对两次世...

羊口镇中心幼儿园03周岁婴幼儿教育活动方案羊口镇中心幼儿园0---3周岁婴幼儿教育活动方案 羊口镇中心幼儿园:刘金萍 日本一位哲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父...

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在今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却出现了幼儿教育 小学化 的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教,过早的传授加减算数和拼音写字,这样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我们要...

国外幼儿教育“另类”大盘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虽然天下父母爱孩子的心愿是一致的,但是因为文化传统的差异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不同地区和民族教养孩子的方法也真是有不小的差别。从以下介绍的不同国家、地...

在观摩与聆听的过程中充实幼儿教育的认识借着90课时培训这个平台,和各位来自不同的老师们坐在一起,交流心得、聆听名师名课 这是一次充满正能量的学习,也让自己在观摩与聆听的过程中充实了自己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让自...

我所看到的英国幼儿教育近年来,随着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国的幼儿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2年1月,笔者应英国剑桥教育咨询公司(CEC)邀请,赴英国作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考察学习,考察内容主要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