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新生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如何才能改变孩子顺手牵羊的习惯呢

更新:09-16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宝宝顺手牵羊是“偷”的习惯吗]引言:让孩子体验做错事的羞耻感,能让她加深印象。我带她去了,要她自己去跟收银台的阿姨讲,她低着头,好一会儿,才小声说了出来,很不好意思。回家后,我又跟她讲,做错了事要受到惩罚,让她...+阅读

前言:小孩子由于年龄小,不清楚“所有权”的概念,所以凡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以为都可以占为己有,当父母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时,不可说孩子是小偷,因为很说孩子小偷很有可能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可抹去的阴影,以下让我们来看下正确的做法吧!

端端今年4岁了,已经是一名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了,可最近端端的妈妈发现端端从幼儿园回来,口袋里经常会多出一些小玩具;去超市回来,竟然还拿回来20几张价格标签;到亲戚家也总要带回一些小玩意儿……端端妈妈说:“因为东西小,我并没有在意。孩子爷爷特别宠他。我一直以为是爷爷给孩子买的。”

可前几天的一件事让端端妈妈觉得不对劲儿了。“那天,我带端端去同事家玩,他喜欢上同事家小朋友的小恐龙蛋,两个小孩还因为争着玩闹了小别扭,我当时没在意,后来转天晚上睡觉时,我发现他躺在被窝里鼓捣什么,手里正拿着他心仪的小恐龙蛋。我问他这东西怎么在他手里。他说是小朋友给他的,我有点不相信,就给我同事打电话。”端端妈妈说,同事的回答让她大吃一惊,“同事说昨天找了半天,还以为是孩子们弄丢了。”

这一幕让端端的妈妈感到既羞愧又担心,端端妈妈说:“我越想越害怕,这么小就偷东西,长大了还不得成盗窃犯呀。我也想不明白,家里条件这么好,什么都不缺,可为什么他还要拿别人的东西。”为此,端端的妈妈采用各种方法教育端端,最常用的就是严厉地训斥和体罚,每次端端都哭着求饶,下次再也不敢了,可转天从幼儿园出来,也许口袋里又会多出几张写着别的小朋友名字的小粘贴。端端妈妈说:“为什么孩子会喜欢顺手牵羊呢?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孙主任说:“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就是说小时候的行为习惯会直接带入成年,那么照此推理,4岁的端端顺手牵羊,长大后就一定是个小偷。可我们仔细回想一下,谁敢说自己在7岁之前从没偷拿过别人的一丝一毫东西呢?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缺,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还是需要家长们正确引导。”

“你的”、“我的”概念模糊

依照发展心理学家的说法,孩子之所以顺手牵羊,有一部分是缘于“自我中心”,即在这一时期,孩子会认为世界是以他为中心的,头脑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概念,但对“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较模糊。“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只要他喜欢的东西,就肯定要归他所有,都认为是自己的。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它是成长轨迹中的过渡现象,这个时期一过,“偷窃”行为便会慢慢消失。所以家长万不可随意称孩子是“小偷”,是“盗窃犯”,这样有可能会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莫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到其成年之后的人格完善。

帮孩子建立起“所有权”

虽说“自我中心期”是成长轨迹,但身为父母,我们不能对孩子的“贪得无厌”视而不见,要开动脑筋尽早帮孩子建立起“所有权”的观念,即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的所有权。父母可以“以身作则”,在收好自己的物品同时,嘱咐孩子及时归置好自己的物品,父母可以向孩子借用玩具或是纸笔,并告诉孩子要使用多长时间,征得孩子的同意,方可把物品带走,在归还时要向孩子说“谢谢”。例如: 在家里,和宝宝一起认一认,哪些是他的东西,比如,衣服是宝宝的、芭比是宝宝的;手机是妈妈的、笔记本电脑是爸爸的。告诉宝宝,家里每个人都有私人物品,这些东西,如果没经过本人允许,是不能动的。当然,宝宝的东西也一样,没经过宝宝允许,妈妈和爸爸也是不能把玩具随便给别人的。

编故事给孩子讲道理

如果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手偶游戏、编故事等方式,例如:给孩子讲“拾金不昧”的故事等,让宝宝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要他体会丢了东西会是多么着急,并鼓励他及时归还物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看到孩子与他人分享玩具或是食品,我们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强化他的分享行为,这样很快就能建立起所有权的观念,并学会尊重他人所有权的行为习惯。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7_36846.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