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新生儿知识 → 学龄前 → 正文

当心家中“声毒”伤害孩子

更新:10-18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宝宝过年当心遇着“小麻烦”]节日问题1:喝饮料无度 4岁的欢欢特别喜欢喝可乐,平时妈妈怕饮料对他的牙齿不好,家里根本就不买。过节了,欢欢跟着父母来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老人都知道宝宝爱喝可乐,于是家里就...+阅读

外界噪音会对孩子产生身心危害,现如今的父母一般都意识到了。然而,自己家中还藏有各种各样的“声毒”,家长们却往往会忽略掉。专家表示,这些声音对孩子心理、情绪、行为等方面造成的“内伤”,比如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烦躁、恐惧等,往往比对听力的伤害更大。

小男孩冬冬今年6岁了,一年来身高长了不少。可他的“精神头”这一年不但没长,反而倒退了;原来他活泼好动,反应快,记性好;现在经常发现他只听“半截子话”,而且很不耐烦的回答你,你实在追着问下去他也只断断续续说几个零星的词。有时候感觉他是在听,真问他又发现他根本没听见……去五官科查过耳朵和听力,都没问题,那儿的医生建议带他看看心理医生。

最后,医生找到一种最大的可能:冬冬长时间被父母频繁的吵架声所侵害,被动积累成了情绪行为问题。

孩子的听觉器官娇嫩,心理也还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因此,一些我们成人平常不起眼的微小刺激都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什么声音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尖刺耳的声音。这种声音会过度刺激孩子们内耳里弱小但却非常精密的“感应接受器”。

长期接触刺耳声音的孩子,会造成专注力降低,学习力、耐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后。主动性也不强,而且易怒;在语言发展上也较缓慢,阅读能力低,记忆力减弱,对于难度较高的需要记忆的问题,要花较长时间才能解答。

响音量很高的声音。专家指出,声音超过70分贝,就会对幼儿的听觉系统造成伤害。40分贝以下的声音对孩子无不良影响,80分贝的声音会使孩子感到吵闹难受;如果声音经常达到并超过80分贝,孩子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嘈杂声音过多、过乱。家中人员过多,亲戚朋友在家中聚餐、聚会,以及加电过多,都会造成声音嘈杂。

嘈杂的声音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C、B1、B2、B6、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脑的发育会造成恶劣影响。研究资料表明,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儿童,其智力要比在安静环境中低20%。

模糊声音混沌、不清晰。这种声音环境主要会对孩子的语言发展造成不良影响。3~7岁的孩子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模仿欲求很大,家里人说话的声音,或者收音机、录音机里播放的说话声如不清楚、含糊,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语言模仿。家中“声毒”伤害源<<<123>>>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7_76099.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幼儿园简笔画作品家中的书架...

宝宝溢奶,当心“胃食管反流”宝宝溢奶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像老话说的“喂奶喂多了、消化不良”?其实不是。医生说,宝宝溢奶是一种叫做“胃食管反流”的疾病,由于新生儿的食管下端的括约肌功能不全,无法有效地阻...

秋末当心腌渍食物中毒·酸菜要腌制一个月以上才安全 ·亚硝酸盐与食盐模样相同,容易混淆 ·一旦中毒马上到医院就诊 每到秋末冬初,我国北方大到单位食堂、小到个人家庭都有采取腌渍方法储备冬菜的...

当心!幼儿喝珍珠奶茶易夭折3岁以下宝宝别喝珍珠奶茶 专家认为,珍珠奶茶对3岁以下的宝宝来讲,的确存在危险性。据报道,不久前江苏一名2岁男童就因喝珍珠奶茶时被“珍珠”噎住而窒息夭折。此后,不少地区的消...

当心抑郁缠上你的宝宝孩童时期沮丧、消沉,这是一个无论对孩子本身和他们的父母都感觉痛苦和困惑的问题。在美国,年龄在12岁以下的孩子中有2%至4%、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中有4%至8%有可能会发生较严重的精神...

学步宝宝更要当心"脱臼"前不久,邻居孩子明明在蹒跚学步时,奶奶见孩子走路摇晃晃不稳,就拉着孩子的右手臂行走,谁知还未走上几圈,明明忽然哭闹起来,右手臂垂下来就不能自由动弹了。此时,奶奶慌了神,又是用手...

当心暑期中毒和溺水措施误食中毒 场所:家中 案例:华老太买完菜一回到家,独自留在屋中的小孙女就举着一个空的玻璃瓶高兴地迎向她,嘴里含着:“奶奶,甜,甜!”华老太接过玻璃瓶一看,竟是自己早晨吃完药随手放在...

练芭蕾舞孩子当心足弓放暑假了,很多父母都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类培训班,其中芭蕾舞以其优雅而成为热选,但可否知道,过度的芭蕾舞练习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中山大学附属三院骨科副主任戎利民强调,儿...

当心不良环境催熟孩子众所周知,给孩子补充成人的营养品或使用成人化妆品会导致性早熟。但这绝不是性早熟的唯一成因。专家表示:生活中许多不良的性暗示,比如:父母的亲昵言语、爱情片、动画片等等,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