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备孕知识 → 营养 → 正文

直肠癌的护理

更新:11-24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直肠癌术前护理]直肠癌与长期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遗传、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因素有关。其常见症状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带血或粘液。随着癌肿的增大,逐渐出现大便扁细、排便费力...+阅读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需作永久性人工肛门时,会给病人带来生活上不便和精神上的负担,应关心病人,讲明手术的必要性,使其能以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渣饮食,以增加对手术的耐受力。

(3)充分的肠道准备,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

(4)术前3日给肠道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预防术后感染。

(5)术前3日给流质,术前1日禁食,以减少粪便和容易清洗肠道。

(6)术前1日根据病情行全肠道灌洗,同时应观察灌洗效果。

2、术后护理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2)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至肠蠕动恢复后可进食。饮食应循序渐进。

(3)保持引流通畅,并遵医嘱定时冲洗引流管。考试大网站整理

(4)长期置尿管者,应每日清洗尿道口,预防尿路感染。

(5)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可涂用氧化锌软膏或紫草油。

(6)作好人工肛门的护理。

3.饮食调养

由于大肠癌的形成与发展和饮食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饮食调养是大肠癌防治中不忽视的一重要方面,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1.马齿苋、鸡蛋各50g,或猕猴桃适量。每日50g,制作成食品常年服用。对大肠癌者有辅助治疗功效。

2.黄花菜30g,木耳15g,血余炭6g.将前两种水煎取汁300ml,冲服血余炭。

亦可常服鲜无花果。对肠癌便下血水者有治疗作用。

3.大肠癌并有明显贫血者,可用黑木耳30g、红枣30枚,做成食品为1日量,每日食之。

4.对放疗或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者,可用苡米、芡实、菱角、莲子等煮粥佐餐,常食之。或多食香菇、平菇、口蘑、黑木耳、银耳等,能提升白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

5.大蒜及葱类,有预防及治疗肠癌功用,宜多食之;肠癌腹泻者食之更宜。

4.生活调养

1.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抑郁或急躁易怒。

2.对直肠癌术后造瘘病人,要解除为难情绪,如控制好,一般均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3.直肠癌术后排尿障碍者,应注意锻炼膀胱功能。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8_8600.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结、直肠癌根治术护理「术前准备」1.按外科一般术前护理常规。2.术前3d进少渣半流质,术前1d流质,手术日晨前12h禁食。3.口服肠道抗菌药物,按医嘱按时正确给药。4.术前第3d.第2d晚各口服50%硫酸镁...

直肠肛管疾病的护理措施直肠肛管疾病是常见病,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应将健康教育贯穿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同时还应加强伤口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一般护理(1)饮...

直肠肛管疾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直肠肛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便。直肠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是排便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如直肠全部切除后即使保留括约肌,因失去排便反向部位,仍...

直肠肛管疾病的主要护理诊断及预期目标直肠肛管疾病的主要护理诊断及预期目标:1.肛裂(1)疼痛:与肛裂有关。预期目标:疼痛减轻,舒适感增强。(2)便秘:与害怕排便疼痛,饮食生活不合理有关。预期目标:保持大便通畅,排便不费...

晚期直肠癌行乙状结肠外置术的护理病例介绍患者,男,37岁,因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1年余,外院肠镜及CT显示直肠癌,于2003年12月24日收入我科要求手术治疗,查T36.4℃、P82次/分、R19次/分,神志清楚,未见贫血貌,携带院外CT...

直肠癌护理措施和术后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之间,男多于女,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较佳。目前病因不明确,与直肠息肉、慢性炎症及遗传因素有关。根据...

肛门直肠疾病体格检查以下介绍视诊、直肠指检及器械检查 1.肛门视诊 患者取侧卧位,医生用双手将患者臀部分开,首先从外面检查肛门周围有无内痔、息肉脱出、直肠脱出、外痔及瘘管外口等。然后嘱患者...

肛门直肠狭窄【肛门直肠术后肛门直肠狭窄】 大多是由于手术操作肛门组织损伤严重,感染和药物腐蚀,瘢痕增生等原因使肛门直肠软组织弹力降低,并使肛管和直肠的管腔径缩小,造成排便困难,称为肛...

肛门直肠疾病检查肛门直肠疾病必须进行仔细的肛门检查,结合详细询问所得的病史,才能作出明确的诊断,因此掌握检查方法十分重要。 检查时注意事项 检查时,操作必须轻柔,勿使患者感到痛苦,并事先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