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教育 → 评语心得 → 正文

知仁习礼,正身修心——读《论语通译》有感

更新:03-17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论语通译》这本书,是几年前儿子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们学校老师布置的阅读考级书目之一。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也不知道里面具体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感觉就是反正这本书应该和孔子有关,和《论语》有关。

今年由于做了个小课题,里面涉及到《论语》的相关内容。所以才有幸静下心来拜读这本书。从中感受两千多年前至圣贤人的伟大智慧。本书一共有二十篇,每篇又包括许多章,每篇选取《论语》中的部分经典章节。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篇 《学而》。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脑海里呈现了二十年前,我读初三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韩老师,他在语文课上逐字逐句给我们解读论语画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 学习知识以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结合当下,我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长久的事情,俗话说 活到老学到老 。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应该感到高兴,热情款待,以礼相待才行。和朋友交往时,要以诚相待,不要猜测人心,当别人误解你时,也不要怪罪、怨恨对方,寻找恰当时机向对方解释清楚,化干戈为玉帛。这样,你不就是个君子了吗。

还有一点也让我感悟深刻,那就是孔子讲究孝道,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与孝有关的经典语句。例如: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等。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在这一道德标准上却在退步,经常听到农村老家人在谈论张三的老婆又和婆婆吵架了,啥话都骂,真是不像话。李四的媳妇不孝顺公婆,公公刚去世不久,年迈多病的婆婆弯着老腰拄着拐杖去找儿媳,告诉她自己胃疼,想让她带去村里卫生室挂瓶廉价的药水。话没说完,儿媳就开口了: 找恁闺女去,我没钱。 婆婆很是伤心,泪流满面。邻居们看到了,不忍心她自己走回来,只好用三轮车把老奶奶送回自己的家 一间

冰冷、孤独的小屋 我听了之后,感到很是气愤,怎么会有这么可恶可恨的儿媳,她自己还看着两个儿子呢,难道她就不怕她婆婆的今天就是她自己将来的明天吗?人都有到老的时候,她难道忘了本。她今天的一言一行会给自己的儿子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可能她到老的时候待遇还不如她的婆婆呢,当然这只是气话。因此讲究孝道是非常必要的,让那些不懂孝心的人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 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 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由此可见,《论语》对后世志士仁人的影响极为深远。这本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我被孔老先生的言语深深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它告诉大家的道理永远都是最简单的,净化心灵,让人的内心得到洗礼,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人的光芒下学习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0_2204.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