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教育 → 学龄段教育 → 正文

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的——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

更新:10-22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童年对父母有心理阴影的孩子,长大后应该怎么面对父母]题主是妹纸,童年时期,特别是小学二年级,也就是8周岁左右,母亲对我的管教方式比较极端,导致我二年级下学期就曾觉得生不如死(当时已经知道这个成语),产生过自杀和离家出走的念头,也在8...+阅读

《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有一段话讲得很有道理: 尽管我们的个体特质具有多种形态和不断变化的特点,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体验到在我们的自我核心存在着一种永恒的自我同一性。这种自我同一性给了我们个性的持续性。孩子变成了少年,少年变成了大人,大人变成了老人。但是,来自我们幼年的影响,尤其是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是的,每个人都有个性特质,每个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尤其是幼年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或者改变了这个人的个性特质。

记得还在念小学的时候,教我们的一位徐老师,上课非常严厉,但一到下课却对同学们十分关心

,尤其对几个家庭经济困难生,中午还给他们免费吃饭,显示出一腔慈母般的情怀。所以那个时候我们都很喜欢她,敬重她。在她的教育和影响下,同学们平时读书、做作业都很自觉、很努力,见了老师很礼貌,同学之间互相关心,班级里学风很好,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人人都有一种在校如在家的感觉,许多同学还觉得学校比自己的家还好,老师比自己的母亲还亲。在徐老师的影响下,我们都知道了,做人要正直、争气,做事要认真负责,对已要严格,对人要友善。

到了初中,教我们语文的老师上课管不住纪律,而教数学的任老师却特别的令同学们喜欢。原因是,语文老师讲起话来思路很乱,同学们都听不太清楚。而且她对同学们的管理也没有方法,尤其几个调皮捣蛋的同学,老师对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时间一长,学习认真的和不认真的同学没有一个喜欢这位语文老师了。而任教数学的任老师,他上数学课条理十分清楚,讲话特别幽默,讲解数学问题时连几个成绩很一般的同学听了也不再湖涂。所以任老师上课,教学效率特别高。更有趣的是,任老师写字用左手

,但他的书画水平却在当地名气很大,他用美术字写大幅标语令人赞不绝口,在墙上画一幅高大的毛主席头像让人拍手叫真。当时还正值文革尾期,政府提倡在围墙上写大幅标语宣传国家方针政策,那时,任老师经常星期天带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写大幅标语,他打框子我们涂色,干这种活儿同学们真高兴。此外,任老师还有一门绝活:理发。他中午经常不休息给同学们理发,当时如果让理发师傅理发的话大概要付2毛钱,好多父母当时要拿出这个钱来也是挺困难的。但任老师给我们理发既不收钱,还一边理发,一边给我们讲故事,真是有趣极了。由于任老师多才多艺,书又教得特别好,所以同学们学习数学特别来劲,学习成绩自然都比较好了。记得后来上高中时的摸底考试,我班连平时成绩很一般的同学,数学摸底成绩也比别校来的同学高了许多

,前三名都是我们初中同班同学。所以,在任老师的影响下,我们都感到做人做事就要像任老师那样多才多艺、清清楚楚,而不能像语文老师那样,连句话都讲不清楚。

后来,到了高中和师范期间,影响最深的是师范里教平面几何学的袁老师。他身材不高,长相一般,但为人却特别的和蔼可亲。在专业方面,他对平面几何学知识真可谓达到了精通程度,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倒他。因为当初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初中数学、物理教师,所学的专业是数理专业,主要课程就是数学、物理,因此这两门课的要求比一般的中等师范要略高一些,难度也略深一点。而袁老师就是负责教平面几何学的一位老师。袁老师上课板书很好,他在黑板上讲解几何知识时,边讲边板演,书写特别大方流畅,给人一种舒舒服服的感觉。每当讲到精彩之处,袁老师还会摆一些噱头,同学们感觉很新奇,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袁老师辅导学生极其耐心,态度和善,有时候他辅导一个同学

,边上会有许多同学静静地围着,实像一群小孙子在听老爷爷讲故事一样,气氛很和谐。在袁老师的影响下,我们师范同学当时的感觉,做一名数学教师就应该像袁老师那样,既要精通数学知识和教学方法,还要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耐心。

读了《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回忆自己从儿童到少年,到青年,再到现在,虽然我所从事的只不过是一份普普通通的教师的工作,但我体会,我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走过来的。

然而,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也不一样。但我以为,无论是谁,每个人的成长必然都曾有过影响,或者别人影响他们,或者他们影响别人,每一个人都在影响中长大。让我们再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例。

记得我在参加儿子读书的学校家长会上幼儿教育m.smtxjs.

,一位家长介绍他如何培养女儿阅读课外书的习惯。那位家长说,在他们家里随处可见儿童和少年读物,餐桌上有,沙发上有,房间里有,阳台上有,连厕所里也有。这样摆放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家玩耍时,随处都有机会接触到课外读物。这样,孩子就会在无意间去阅读这些书籍,把父母、老师强迫孩子看书,变成了孩子自己随处可以找到书看。就这样,慢慢地孩子的读书习惯养成了。而且,他还说,孩子她妈在张元济图书馆工作,孩子只要一放学就会到她妈那里去看书。这样,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越来越大,明理能力越来越强,知识面也越来越宽。这位家长真聪明,他们用这样的方法,不是单纯为了要孩子多读几本书,更有意义的是,让孩子在阅读中悟到了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悟到了许多将来必须承担责任的道理;悟到了人生美好的未来。所以,怪不得老师会常言这个孩子的成熟度远远超出了一般同学,学一样,像一样,门门功课都优秀,根本不需要老师、父母对她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在老师、同学、父母的眼里她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学生、好同学、好孩子。后来,这名学生考取了清华大学,踏上了理想的幸福之舟。这就是父母和课外书藉在影响着孩子长大。

还有一位男孩,他的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是一位很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平凡中见伟大的母亲。是她的影响,孩子考上了北大;是她的影响,孩子从北大走进了国外的名校。他们家和我家同住一个院子,我们很熟悉。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很宽松,她不是以教条形式教育孩子,而是经常用自己良好的行为来影响孩子。这位母亲经常把备课工作拿到家里去做,孩子很小的时候看见妈妈吃好晚饭就这样认真地在餐桌上看书、写字,孩子也会不声不响地在旁边看书、做作业。后来孩子渐渐长大,学习任务也随之加重,母亲总会很关切地过问和鼓励,从来不是摆出一副长者的架势居高临下地查问。这位母亲的育子方法

,孩子不但不感到厌烦,反而感到很亲切,很安全,心情一直很愉悦。有这样一句话: 在环境宽松的氛围中人的智商最高。 估计这位母亲一定懂得这个道理。这样的母亲真的高明,她以自身良好的行为和慈母关爱去影响孩子,结果把孩子带向了成功,使其拥有了美好的未来。而且,这位母亲不仅对自己的孩子如此善而有方地精心哺育,对自己班上别人的孩子们同样也是慈母般地关爱和引导,班里的学生都很喜欢她,喜欢听她讲课,喜欢和她一起活动,喜欢跟她说悄悄话。这就是母亲、老师在影响着孩子们长大。

而相反,也有一些糊涂的父母、不聪明的老师,他们以使人昏昏的影响在影响着一群又一群男孩女孩走向迷茫,从认知迷茫、生活迷茫,逐渐走向了人生迷茫。《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中有一段话就是讲出了这种现实: 一些父母,忽略、滥用或利用了父母的关系,他们纵容孩子的不恰当的、破坏性的、或者不道德的行为

,或者让孩子去完成一些不健康的任务。这种情况,教育学的影响已被破坏,这样的父母抚养孩子的含义在这儿已经值得怀疑。

我有一家熟人,他们的情况就是这样。女儿今年参加高考,中了第四批,弄得全家人心情十分郁闷,但还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一天,父母带着女儿来找我商量,问我到底怎么办才好。我怀着一种怎么也弄不明白的好奇和他们一起聊了大约有两个小时,总算明白了个中原因。这个孩子高考的结果如此不尽人意,并非是教师问题,也非是孩子的智商问题,而是由于父母的所作所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导致孩子养成了娇怪的心态和懒散的习惯。孩子的父亲是八十年代名牌大学毕业的一位高级工程师,但他平时喜欢玩纸牌,对女孩的读书不重视,在他看来,孩子读书是天生的,会读的总会读,不会读的终究读不好。因此他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十分简单

,如果孩子考试不好,有时发一场火,对孩子劈头盖脸训斥一通;有时虽然不发脾气,但只是三言两语敷衍一下就到邻居家玩纸牌去了。可是,孩子的母亲却对孩子关心有余、照顾有加,称得上是一名典型的宠女之母。她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更不知道自己的影响会对孩子带来怎样的结果。因此平时光知道买最好的东西让孩子吃,最好的衣服让孩子穿。孩子放晚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母亲即使在家也不会制止。更让人费解的是,母亲还天天送中餐到学校陪孩子吃饭,雷打不动,这种精神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而这个孩子呢,她感觉母亲的这一切都是应该的,母亲这样关心我,心安理得。而父亲平时不关心我,很好,我可以自由自在,天高任鸟飞了。这个孩子在小学、初中的时候学习和行为习惯还好,因为那时人还小,母亲这样关心,她从心底感到高兴。可到了高中,对母亲的这种关心变得越来越自私了,那种对学习怕难、怕烦、怕苦、怕累

,而对母亲关爱的奢望心情却越来越强烈起来,渐渐地导致她养成了一种懒惰的思想和散漫的习惯。我和他们三人聊到此时,才终于明白了这个孩子的高考为何有如此不理想的结果。这也是父母在影响着孩子 长大 。

所以我说,人都是在影响中长大的。有的人因为经常得到了美好的影响,所以他就会有可能往美好的方向长大;而有的人因为经常得不到美好的影响,所以他只能或者可能就会往不尽人意的方向 长大 。

新东方教育集团CEO俞敏洪在《生命如一泓清水》一书中,讲述了父亲对他影响极深的一则小故事,他说: 小时候,父亲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父亲是个木工,经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就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断砖乱瓦捡回来,或一块两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

,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就多出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我完全不知道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终于有一天,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开始左测右量,开沟挖槽,我问他要做什么,他告诉我要造一间小房子。在随后的几天里,父亲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和院子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羊赶进了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结果家里就有了全村人最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他说, 当时我只是觉得父亲很了不起,一个人就能盖起一间房子,然后继续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贫困但不失快乐地过我的农村生活。等到长大以后,我才逐渐发现父亲做的这件事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从一块砖头到一堆砖头,最后变成一间小房子,父亲向我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奥秘。一块砖没有什么用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1_50413.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教育的使命鞭策着我们不断学习——《教学机智——教学在《教学机智 教学智慧的意蕴》书中,一段文字让我感触颇深。 在当前生活中,甚至在教育界的议论中,我们不大容易听到人们把教育、教学或教学表述成使命,或一种召唤。然而,只有当我...

小班健康活动设计方案——虫儿长大活动目标:1. 知道样样果蔬都爱吃,有利于自身成长。2. 选用自编故事、讲解示范、游戏情景等方法,了解成长的多方需求。3. 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感受虫儿长大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

教育关心的是孩子的发展——读《教学机智——教学智慧在《教学机智 教学智慧的意蕴》书中,又有一段文字令我感悟。 孩子生活中的我们意味着什么?在孩子的发展当中我该做些什么?孩子通常与父母或者其中一方保持亲密的关系。这在那些...

哪种性格的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中更容易吃亏每种性格都有它独特的优势和闪光点,当然也会有一些弊端,所以其实,也没有哪一种性格就绝对的完美,和不会发生吃亏的情况,只是相对于而言,可能哪一种性格会更容易吃亏。 在我个人的...

教育机智能做什么——读《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章萍,在《教育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中的第七章阐述了 教育机智 在具体的情境和环境中做什么,也就是教育机智的意义何在,我们从与孩子生活...

理解需要敏感的聆听和观察——读《教育机智——教育智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南园幼儿园 章萍,作为老师,我们在教育实践中,经常会提醒自己要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 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都能意识到很重要,不理解孩子...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长大教材内容分析:《长大以后做什么》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也是本册第二次口语交际。 教材在口语交际内容选择上,特别注重情境性和交互性。本次口语交际...

科学活动中的教学机智——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书中教育的性质这一章中说到教育的情境。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情境,一句我们与孩子所处的关系的方式作出行动。因此,教育情境还是教育者(父母,老师)的情境,因为是他们必...

我对教学机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那难忘的精神之旅,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