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教育 → 学龄段教育 → 正文

教育哲学应该怎么理解

更新:01-08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如何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性与游戏性]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应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培养目...+阅读

教育哲学是没有答案的学问 在教育哲学史上,杜威拯救了现代教育哲学,尽管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他的态度不同,他的贡献和地位却是无法否定的。然而,杜威实用主义的坚定立场终归又被更为坚定的功利主义现实所拒绝,从如日中天到日渐式微的命运似乎是教育哲学的一种“隐喻”。有志于教育研究的学者是否有必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育哲学究竟在做什么?能做什么?又该做什么?教育哲学的界限在哪里? 今天,奢谈教育哲学之于教育的重要性恐怕只是一种常识性的重复,借西方哲学的只言片语对当下教育指手画脚的言说也司空见惯。

但是,《生存论教育哲学》却出人意料地显示了独特的魅力。作者基于对西方哲学研究系统而清晰的梳理所提出的生存论哲学,无论对哲学研究工作者还是对教育研究工作者都具有启示意义。 该书对生存论哲学“楔入式”的研究既使教育哲学研究获得了厚重的哲学基础,也提升了教育本体论的高度。正如书中所说,只有站得更高,才有可能看得更远。

这对当下深受功利主义影响的教育工作者确实是一种警示。如果教育仅仅成为满足功利目的的工具或手段,那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教育一旦成为可算计的手段,教育者就失去了反思教育本真的能力,他所从事的“教育”便没有了教育意义,受教育者也就可能被手段化和工具化。该书站在生存论哲学的高度审视了近现代教育无根的精神状况,尖锐而且犀利。

这种批判的理论勇气实属难能可贵,它于教育工作者反思理性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这是一部充满了悲剧意味的作品。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哲学是问题之学,而非处方之学。因而,《生存论教育哲学》事于追问,而不事于回答,这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切合地把握了教育哲学的本质。表面看来,该书似乎建构了教育生存本体论的理论框架,但正如作者所尽力表明的那样,生存论教育哲学只是教育本体论求索的一个理论方案和一个可能的方案,而不是最终的答案。

思想总是行进于途中,当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们并不能期望它提出救治当下教育的良方,而是要关注那种我们原本并不熟悉的形而上的思想表达方式。该书从对“此在生存”的精神状况的分析入手,展示了教育的根基在于教育作为“此在生存”的本真意义,逻辑清晰,见解独到,尤其是它在形而上的层面对何谓教育、何谓受教育的论述,令人耳目一新。

这种表达方式在我读到的教育哲学著述中是不多见的。然而,问题接踵而来---生存论的根基究竟又何在? 我曾一度怀疑,作者是否先行建构了一个生存论哲学的框架,然后以此观看当下的教育?倘若这样,那么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演绎的,演绎并不提供新知识,最终也只是证明生存论哲学作为一个视角,或者作为一个尺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否确当而已。

由此,《生存论教育哲学》就不能把生存论哲学当成一个不证自明的“前提”,而必须着力于分析生存论哲学何以能够作为教育的“根据”。这显然是一个哲学问题,不再是教育哲学的问题。如果作者只是在表达他对于哲学的理解,那么他所谓的生存论教育哲学也将失去其应有的教育学意义。作者的意图似乎深深地隐藏在他大量的生存论哲学的分析中,秘而不宣,这使我们在面对这样一部非教材化的自我言说式的作品时充满了困惑。

如果这个困惑解决了,我们也许就能够从中解读出生存论教育哲学的内在意义,甚至可以比作者理解得更多。那么,这个根基如何去寻找? 我们无法拒绝承认作者缺乏教育的实践感,但同时也不能不认为作者对此在生存状况的分析是指向实践的,而对教育的分析则是逻辑性的。这就使得作者对于教育根据的把握遭遇了悖论性的缠绕,一方面作者试图将对教育的分析基于生存论哲学之上,另一方面则又缺少对鲜活的教育实践的现象学体认,虽然作者努力将现象学的方法作为教育研究的根本方法。

站得高固然看得远,可也容易看不清楚。当下的教育实践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对作者来说,是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疑问。也就是说,用生存论哲学的视野观照教育实践,不管多么切合,如果离开了活生生的教育实践,这种本体论的分析就难免有玄虚之嫌。作者曾批判那种“绕一圈了事”的所谓“逻辑”,也提醒我们不要纠缠于概念,但作者自己似乎也陷入了概念和逻辑的迷宫。

当然,我并不是说作者的分析没有道理,而是说一旦这种分析是完全形而上的,那么教育的根基不在教育实践中,它又在哪里? 书中生存论教育哲学的展开是基于生存论哲学对于当下生存实践的尖锐批判,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跌入了存在主义者的情绪之中。没有出路,也没有拯救,我们孤苦无依。既然如此,教育即使借助了生存论教育哲学的思想资源,似乎也无法得救。

作者曾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此在生存”的残酷现实。在这里,我们也需要提醒作者,不要忘了你自己就身处这种精神状态之中。以一种没有拯救可能的生存论教育哲学谈论我们的教育实践,最后得出我们的教育实践无法拯救的结论,有激情,也很悲壮,但没有了前途和希望。 可以理解的是,作者为什么会在海德格尔之外如此关注舍勒的价值情感现象学及其现代性哲学批判。这种带有宗教情怀...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1_81078.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

小学生怎么样很好的理解记忆多音字最好还是培养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据意定音法 分辨多音多义字读音的最好办法,是从音义对应关系入手据意定音。多音多义字的各种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在具体的词汇...

1如何理解数学教学过程2 . 解答要点: 共同的特点: (1)数学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2)数学课程目标面向全体的学生,从精英转向大众。 (3)数学课程目标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

如何理解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意义1.整体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才能从宏观上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掌握教材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避免用原来的教材要求来理解新教材的局部内容,这样教学才不走弯路。 2.整体把握高中数学...

日语中关于授受动词在理解上的一个问题1.もらう的意思是“得到”,要搞清授受关系首先要弄清主语,就拿你的句子来说: 弟は私にりんごを食べてもらう 首先要弄清句子的主干,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弟”(は的作用就是告诉你,弟...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四点到四点分别是什么从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外,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其中又...

怎样认识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用哲学的方法和语言来研究教育问题。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学习的历程、知识的架构、人类的课题、权威的问题、教育和社会之间的...

孔子的教育哲学有哪些〈一〉中庸思想。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说:仲尼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并不是调和,折中。而是《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

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什么是教育哲学思想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