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新生儿知识 → 婴幼儿 → 正文

让幼儿园数学教学生活化

更新:09-16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摘 要 怎样将幼儿园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相联系,使之生活化呢?笔者的做法是: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教育情境化;生活世界数学化;数学环境创设生活化;数学环境童趣化。 关键词 幼儿园 数...+阅读

摘要:幼儿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是可以引导幼儿发现探索的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会增加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就探讨了如何将数学教学和幼儿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个问题,总结了作者实际工作中的经验。 关键词:幼儿 数学教学 生活化

一、课题的确立 长期以来数学活动一直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独立存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把数学作为了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部分,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生活中的数学”已经成为一个关键词。确实,幼儿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有可利用的资源即可引导幼儿发现、探索的数学问题,如:今天班上来了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班有几条小金鱼?等等。这些由生活中引发的数学,才是幼儿真正感兴趣的,也是他们最需要的。那么如何将数学学习生活化呢?美国早期教育家凯米和得弗里斯根据皮亚杰理论将日常生活情景应用于开展数的教育活动并获得成功,为我们进行数教育生活化的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为此,我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进行幼儿数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中立足于幼儿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重视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从实际生活中多感知,让幼儿从中体验学习数知识的乐趣,进而为他们将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的探索:

(一)善于捕捉教育内容,将数学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来源,幼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经验准备。以中班对序数的理解这一目标要求为例,对于幼儿来说,理解一维指令的第几层、第几个、第几排还比较容易掌握,但多数幼儿对于二维指令的理解不是很好。针对幼儿的这一情况,在我班画展的这面墙上我们设计了一座三层楼的楼房,把孩子们的作品分别放在了不同的房间里,这样每天孩子们都会与环境发生互动,从而向幼儿逐步渗透有关序数的概念。开始时,孩子们只能够说出我的作品在第几层,现在部分幼儿能够逐步过渡到我的作品在第几层第几张。再如:进区域的插牌卡片,我们将它设计成房子的形状,也是向幼儿渗透有关序数的概念。我们利用了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并产生良好的互动,最终让幼儿获得一个实用的、开放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善于激发学习兴趣,将数学教育有机引导于幼儿生活应用之中 数学是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认识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幼儿在认识了各种图形和形体的基础上,我们将此运用在了建筑区材料的收集整理。在每个盒子上贴有不同的图形标记,既便于幼儿取放、整理,又进行了分类。又如:在幼儿作品的装饰花边上,幼儿已成功地将对称、排列规律的理解运用在实际操作中,并用这种对称、有规律的排列来进行装饰画。再如:幼儿掌握了计数经验后,我们在楼道的楼梯侧面贴上了数字,这样孩子们在上楼时进行了正数的练习,下楼梯时又练习了倒数。而且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帮助幼儿在每次的点数后,说出总数。在每天的点名环节中,我们都会鼓励幼儿去数一数今天来了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男孩子?多少女孩子?是男孩多还是女孩多?在以上活动中,数学真正扮演了一个工具的角色,而幼儿则通过运用数学的过程,亲身体验和感受了数学的用处。

(三)善于选择活动材料,将数学教育有机融合于幼儿生活学习中

1、材料的投放考虑与目标的关系 材料设计,除注意科学性,美观新颖以及利用废旧物品外,更主要的是要能引导幼儿参与学习和操作,并以此为途径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设计材料时,应时刻考虑材料与目标的关系,尽可能做到同一目标指向多套系列材料。如:10以内数的点数、守恒活动目标的其属下就有“串珠”、“分合卡”“拼图”、“数字小火车”等多套系列材料。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同一材料具有多层次的目标。如“数字小火车”的材料,它就指向一一对应、分类等不同层次的目标。此外还应体现材料的层次性。如同样的拼图材料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提供了不同的材料支持,有照片提示、数字提示、点卡提示等等。

2、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 中班初期的幼儿仍多以自我为中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材料设计要形象、具体、直观、暗示性、自检性、游戏性强。如:“分合卡”、“数字花”材料的提供带有自检性。此外,宜采用拟人的设计手法。如:“喂豆豆”材料就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把瓶子拟人化,以帮助小娃娃喂豆豆的游戏练习点数和使用筷子。

3、材料的投放应尽可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教学材料设计在考虑以本科知识为侧重点的同时,还应尽量扩充其他目标,结合不同学科的内容,丰富材料设计的形式和内涵,提高材料效益。例如:“毛毛虫”、“数字花”材料的提供,既进行了点数、排列规律、图形的认识又练习了动手能力。又如学习分类时,可结合认知教学中认识食品类、衣服类的内容进行。

4、材料的投放应考虑如何吸引幼儿参加活动 数学游戏属智力游戏,需要动脑筋,展开思维活动,不象“娃娃家”那样轻松,因此较难吸引幼儿。为吸引幼儿常爱光顾益智区,我的做法是: (1)投放的材料有吸引力:投放的材料游戏性强,外观醒目有趣。如:数学转盘、找钥匙等,幼儿玩了一遍还想再玩一遍。 (2)材料的摆放有吸引力:材料的摆放与吸引力有关。例如:将数学转盘平放在架子上,玩的人就少一些。而将数学转盘挂出来,玩的人就多一些。有的材料须放在盒里,若盖上盒盖玩的人就少,打开盒盖,倾斜一点摆放,玩的人就多一些。若在材料旁边,出示有关的范例,就能吸引更多一些的幼儿来操作。这是因为幼儿总是倾向于强一些的刺激,运用增强视觉刺激的方法,可以成功地吸引幼儿。 (3)材料的更换有吸引力:不少益智区开始时热热闹闹,若总是老样子,过些时间就会逐渐地冷清起来。因为幼儿厌烦固定不变,而倾向于新异的刺激。因此,益智区不能总是“老面孔”,要经常更换内容,但不宜一下子投放太多。新异刺激过于强烈,会使幼儿过于兴奋,也不利于游戏的开展。更换的方法是:逐渐投放,经常更换。更换的材料不一定都是新的,有的材料玩一阵子后,兴趣低了下去,就可以收起来,过一些时候再投放出来,改变游戏的玩法和要求,又会激起兴趣。玩一玩,收一收,再放一放,使幼儿对数学活动总保持新鲜感。

三、实践的反思 在进行数教育生活化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应该是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儿童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的环境。”数教育生活化作为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一种形式,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在各自的水平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6_34239.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摘 要: 本文从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利用与课程教学的实施三个方面,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践行《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精神,探讨孩子实际生活经验和具体课程教学...

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生活化探析摘要:科学展现生活也源于生活,对孩子的科学教育深深根植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一个孩子在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培养对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利弊思考【摘 要】在学前教育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是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在提供了一定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因此,本...

一个特殊数学教学案例启示摘要:一次特殊的数学教学结果显示,一个5岁左右、智力一般的儿童能在约半小时内学会被减数是负数的整数减法。这意味着现有中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值得质疑;这也意味着儿童的...

如何创设一个生活化的自主阅读环境杨燕萍本学期,我在课题 源于生活的早期阅读资源开发与运用的实践研究 的引领下,继续探索了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根据课题中对幼儿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确立的中班幼儿以实用工具...

让数学遍布幼儿的生活——读《数学教学活动与幼儿一日这次园务办给我们推荐了文章《数学教学活动与幼儿一日生活学习的有效融合》,我仔细阅读后让我感触很深,也学到了许多。主要内容是数学教育在于我们的生活和游戏中无处不在,是可...

“创设托班幼儿生活化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安秀花 刘莹 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教师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把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

感受生活细节,体验创造快乐——浅谈生活化幼儿舞蹈创舞蹈起源于劳动,与文学、音乐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形体运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

中班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中班数学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选择数学活动。 2、能主动、专心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的成果感兴趣,能注意发现周围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