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备孕知识 → 营养 → 正文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护理常规是什么

更新:02-16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毫针刺法]毫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内备以消毒的毫针、镊子、75%酒精棉球,干棉球、弯盘2个(一个盛放污棉球;一个内盛消毒液,浸泡用过的毫针)。(2)体位:根据针刺穴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体位,充...+阅读

干燥综合征(燥痹)是由燥邪损伤气血精液,肢体筋脉失养导致肢体疼痛,甚则肌肤枯涩、脏器损害的疾病。病位在心,肝,脾,肺,肾及其互为表里的六腑,九窍。主要分为肺胃津伤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 ⑴护理评估 1) 口干、眼干的程度,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舌苔、脉象。 2) 病程长短及生活自理能力。 3) 疾病的认知程度、宗教信仰、家庭经济情况、工作生活环境等心理社会状况。

4) 辨证:通过四诊等评估归纳出患者的病因及具体证型。 (2)生活起居 1) 保持病室的温湿度,必要时用加湿器。 2) 避免风寒湿邪及燥热之邪的侵袭。 3) 注意保暖,汗出较多时及时擦干,并更换汗湿衣被。 ⑶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 2) 观察患者咽干、口干程度,关节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

' (4) 用药护理 1) 中药以温服为宜,服药期间戒烟酒。 2) 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自行增减药量。 (5) 饮食护理 1) 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及维生素,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2) 口干甚时,可多饮鲜果汁,忌辛辣、香燥、刺激之品。 (6) 情志护理:经常关心、鼓励患者,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 (7) 临证(症)护理 1) 肺胃津伤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眼干明显时可用人工泪液每日4〜5次,口干明显时可多饮鲜果汁,忌辛辣及香燥之品,如瓜子、花生。

' 2) 心脾两虚证:以卧床休息为主,中药以温服为宜,鼻腔干燥者用生理盐水滴鼻,忌用油性润滑剂,以免引起吸人性肺炎。 3) 肝肾阳虚证:饮食宜清淡滋补,如甲鱼汤,盗汗者及时擦干汗液,皮肤忌用碱性肥皂,使用油脂护肤膏,减轻皮肤瘙痒。 (8) 健康宣教 1)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之品。 2) 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

3) 畅情志,防止七情内伤,注意劳逸结合,节制房事。 4) 加强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气功、五禽戏,以增强体质。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8_58549.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耳针刺法耳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75%酒清、无菌棉签、胶布、镊子、无菌针盒(内盛无菌揿针或王不留行药籽)、探测仪或圆头压棍。(2)操作方法:①根据病情,在耳壳相应部位用探测仪或压...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放血疗法放血疗法就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发泡疗法发泡疗法就是用某些中药切碎捣烂后,敷于患处或一定穴位,使其局部皮肤灼热、潮红,继之起泡,以达治疗作用。本法具有祛邪通络、清热解毒、止痛消肿之功效。1、物品准备治疗盘、...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刮痧疗法刮痧是指用边缘钝滑的铜钱或瓷匙等器具,在体表的某些部位反复刮动,使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瘀斑,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开泄腠理、祛邪外出、调理气血之功效。1、物品准备...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梅花针刺法梅花针刺法:(1)物品准备:治疗盘、75%酒精棉球、无菌梅花针(即以5~7枚不锈钢针固定在略有弹性20~30cm长的针杆一端制成)、无菌镊子、弯盘。(2)体位:以充分暴露叩刺部位,病人感舒适,不易...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指拔火罐、水罐、药罐的治疗方法。临床最常用的是拔火罐法,即运用特殊的玻璃罐或陶罐、竹罐,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以使罐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或穴位上,引起皮肤充血...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敷药法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1、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

中医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扶正驱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络、导滞消积等功效。 1、操作手法介绍临床最常...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护理常规是什么具体如下⑴护理评估 1) 关节和(或)肌肉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关节形态及活动度、舌苔、脉象。 2) 病程长短及生活自理能力。 3)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宗教信仰、家庭经济情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