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九宝宝网 → 宝宝百科 → 性格养成 → 正文

父母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

更新:09-18 整理:39baobao.com
字体:

[“好习惯,我养成”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好习惯,我养成》 活动年级:六年级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习惯,并区分好习惯和坏习惯,知道一个好的习惯对于自己的重要...+阅读

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凡一生成就卓著者,从小就具备了与同龄孩子不同的独立性。这包括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自理生活的方式、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个人反应等等。人们也许会说,这一切只能对成人而言,把它应用于孩子身上则为时过早。理由是,孩子们尚未脱离父母的怀抱,做父母的职责就是保护他们。因此,在相当-gB分大人眼里,孩子是弱小无助的,你不可能要求他们做这样那样的事情。在这些家庭里生活的孩子甚至到了四五岁时,还被父母抱在怀里。

不能否认孩子对父母怀抱有依赖,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他们感受父母爱的另一种方式——让他们尽早学会爬和走路。许多孩子在母亲怀抱里待的时间过长,以至于十几岁时还什么事都做不来,每遇到困难就求助于父母。有一个高中快毕业的孩子,成绩不错,对人也很有礼貌,从外表看是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有一天爸爸到外地出差,妈妈生重病卧床不起,这孩子一下乱了方寸,不知道如何是好。家里冰箱中堆满了食品,可孩子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做,他整日守在母亲身边长吁短叹。后来孩子发现筐里还有几片白薯,在妈妈竭尽全力的指导下,好歹煮了一锅。母亲一边啃着白薯,一边流着;目说:“孩子,你以后可怎么办呀?”

类似这种情形,在如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已是司空见惯。

实际上,当孩子从食母乳过度到吃固体食物、从母亲怀里下到地上蹒跚学步、从咿呀学语到能用简单语言表达感情……都显示了孩子是在向“独立”方向迈出他们不可缺少的步子。而许多父母却生怕亏待了孩子,孩子出生以后,便终日不离怀抱,亲着、拍着、哼唱着:孩子下地时,便把两手张开着,像佑护小鸡似的不离左右;稍大一点,不是骑在爸爸脖子上就是抱在妈妈怀里。孩子表面上好像很强壮,内心却特别虚弱,每每遇到生活中的什么小麻烦便会手足无措。

国外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做法颇值得借鉴。在美国,孩子一出生就已拥有自己的小世界:一个成人的房间。在婴儿期,他们的天地是床而非母亲的怀抱;孩子出世以后就单独睡,不跟父母挤在一起:当孩子能够自己捧着奶瓶时,就由母亲灌好奶,让孩子自己抱着去喝:在孩子能够抓起勺子时,就不再给孩子喂饭:孩子需要方便时,把他放在坐盂上,无需再忙前忙后:给孩子洗过澡后,让他自己在围栏的床上玩耍;孩子走路几乎都是在学步车里学会的,不用父母把着身体往前走;当孩子摔倒后,父母也很少上前抱起来,而是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爬起来……

美国人对孩子普遍灌输这样的理论:财富要靠自己的双手去挣,不能依赖他人;财富来自于一个人的独立、智慧、坚强和勤劳,而非来自于父母的钱袋。孩子懂事后,更不愿依赖父母,在他们看来,独立与否,是一个有关个人荣誉的大事。

曾任美国劳工部部长的赵小兰的家庭,从小就注重培养她的独立性。赵小兰的父亲生性好客,每有客人来,父亲就把几个孩子叫出来分配他们做招待工作。孩子们为客人捧茶、递毛巾,就像真正的服务员一样。父亲说:“这样可以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经验。”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了自己洗衣服,整理房间。父亲还率领几个孩子把门前长达三十七公尺的车道铺上柏油。这对幼小孩子而言,确实不容易。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包括让他们学会多种技能,这是做父母的重要责任。而在有些家庭的父母那里却是为孩子包办一切。这样会在孩子心中形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皆由父母安排好了”的印象,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当个听话的孩予,不给父母招灾惹祸,而那些做父母的也这么认为。

当孩子三四岁时就有了“不听话”的表现,不愿顺随父母的意见,而独自寻找另外的途径时,父母便认为孩子是在与大人作对,长大了便不好管理。实际上,这正是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如果父母能够因势利导,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就能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孩子也很可能由于经验不足做不好事情,如果父母因为孩子的“做不好”而不让他做了,或者加以责备,就会损伤孩子的“独立”萌芽。他们会因此消沉和退缩,眼瞧着父母一次又一次地“帮办”,坐享其成,觉得这一切是很自然的,他们大可不必去做什么,反正有人会给他们做好。

一些资料表明,中国独生子女的幼儿期正无限制地延长。孩子们普遍意志不够坚强,心理承受能力极弱,对外界反应过于敏感,胆怯和虚弱,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因为一点小事就过不了“坎”,走向轻生的道路。

心理学家认为,做父母的不妨对孩子“粗放”一点,让他们多些“磨炼”:让他们从小就体会到大人的难处,这使孩子提前进入了“生活”,对日后的发展不无好处。心理学家同时认为,当孩子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做父母的可以指导,但不能“帮办”,尽管这在大人是举手之劳,但对孩子却绝无好处,他们会认为这是你该做的事,既然不用我做,我还有什么必要去做这种费神费力的事情?!

父母除了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生活事务,一些大人做的事情也可以让他们参与,甚至让他们负责某项工作。这不仅会提起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出色的独立性,同时,对培养他们的荣誉感、责任心也大有益处。父母“下放权力”会使孩子们终身受益:

●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将是孩子自己独立面对世界,父母不可能时时处处为孩子排忧解难。

●从小懂得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的道理,长大以后才有可能在失败中奋起。

●也许这一辈子做不出什么杰出的成就,但有一点尚可值得自豪,你没有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虫,你是一个自食其力者。

本文地址:https://www.39baobao.com/show/38_4855.html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

以下为关联文档:

阅读习惯应从幼年养成阅读习惯应从幼年养成,也就是从小孩喜欢说话,喜欢听人讲故事,喜欢听人讲人生经历时开始。家人可以通过一些技巧与兴趣活动培养小孩的读书爱好。 作一个新闻讲解员。当他在场时,...

养成良好习惯”主题班会发言稿早上好。今天班会的内容是养成良好习惯,争做优秀学生。 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

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古语云:“养成大拙方为巧,学到如愚始见奇。”足见古人对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科学研究也表明,让学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育。那么...

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们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197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十分崇敬,有个记者采访其中一位: 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礼让习惯中华民族素有 礼仪之邦 的美誉,可谓历史悠久。中国礼仪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认为: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可见礼仪的重要性。礼仪是个人素养的综合体现...

使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如此,坏习惯也是如此。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所以父母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在所有良好习惯当中,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影响孩子一生的...

习惯养成始于晨伴随着清晨的一缕阳光,孩子们欢快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里,幼儿园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镜头一:它们都有家,今天是出游的日子,外套、帽子、小水壶、大包小件的小零食,孩子们有点乱了手脚...

孩子自我服务意识的养成小班的孩子刚入园,但他们需要更方面的培养。在家娇生惯养的他们来到幼儿园需要老师帮助的同时,更需要孩子自我服务意识的养成。可每当我们鼓励孩子说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的时候...

促进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夏至未至,咱们停止了这个繁忙而又充分的学期。回想这一学期,只感到光阴过短,促一学期已曩昔;又感到光阴充分,由于在这短短四个多月内,咱们依照学期初的筹划,在贯彻《指南》精力的基...